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天氣 | 百寶箱
新聞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社會 > 正文

男子花20萬修李氏族譜 為證明自己為李白后代

來源:現代快報-- 2012-11-04 16:26:52 字號:TT

李氏祠堂邊上的古極樂庵是之后重建的

李氏祠堂邊上的古極樂庵是之后重建的

正是這本殘譜指出姜堰梅垛李氏后人是李白后代

正是這本殘譜指出姜堰梅垛李氏后人是李白后代

保存在李步洋處的老家譜

保存在李步洋處的老家譜

  唐代大詩人李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他的后人現在在哪里?根據姜堰梅垛《李氏族譜》,姜堰梅垛鄉東尹莊村李姓族人可能是李白后裔。

  一次吃早茶的閑聊,讓祖籍姜堰東尹莊的李玉堂對自己到底姓什么產生了懷疑,為了正本清源,時隔70多年后,李玉堂回到老家和族里的一幫兄弟再次重修

家譜。經過兩年時間的苦心調查搜集,在用掉了20多萬費用之后,新的《李氏族譜》終于大功告成。而最讓李玉堂他們感到驚喜的是,通過這次重修家譜,不僅證實了自己“李姓”的正宗性,更在一本保存下來的族譜殘本中,發現一段文字稱,自家老祖宗李繁是明朝洪武年間從南京遷徙到姜堰的,而李繁又是唐朝大文豪詩仙李白的后代。也就是說,姜堰東尹莊的2000多名李氏家族的成員很可能都是李白的后裔。

  偶然機會起疑惑:

  我這個李姓不正宗?

  東尹莊現在已經不復存在,原有的東尹莊已經分割給了尹莊、梅垛、顧高等地。可居住在本地的李氏家族成員,還是習慣稱自己居住的地方為東尹莊。到了東尹莊附近,打聽姓名,十個人有八個人姓李,李玉堂就是從東尹莊走出來的。

  這位79歲高齡的老人,原來是河南醫科大學的教授,他也是家族里第一個大學生。“村子里的人基本都姓李,都是親戚。”李玉堂在2005年之前,壓根就沒考慮這么一個李姓家族的村子為什么不叫“李家莊”。

  那是2005年一天早晨,退休后的李玉堂隨兒女在深圳安度晚年,在偶然一次吃早茶的機會,碰到一同為李姓的本家,大家就攀談起來。“我是李家第二十世孫。”兩人自然而然就聊到輩分關系,因為老家比較重視輩分,李玉堂自然也記得很清楚,他不費事就答了出來。“不對,你這個李肯定不正宗,是假的。”誰知道那位本家一下子就指出來,李姓是古姓,不談其他,就是從老子李耳那個年代算起,最起碼有2000多年,20世至多600年左右。

  李玉堂一聽有道理,可自己卻詫異了,用了一輩子的李姓,將至耄耋之年,卻突然起了懷疑,這讓他坐不安穩,李玉堂決定重回老家追本溯源,“我到底姓不姓李?”可讓李玉堂失望的是,因為年代久遠,加之文革期間破四舊,族里連一套完整的家譜都沒找到。想要找到祖宗正本清源,當務之急就是重修家譜,為此,李玉堂找到族里的兄弟李步洋等人籌劃修譜的事情。

  兩斤肉換來的族譜

  有人開價兩套別墅

  “困難重重、機緣巧合。”梅垛鄉東尹莊村民李步洋是李玉堂的同一輩分的兄弟,也是這次修譜的負責人之一。經過調查發現,他們東尹莊李氏家族從清朝光緒年間開始,歷史上共四次修譜,可最近一次修譜已經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距今已有70多年的跨度。為此,李步洋和李玉堂分頭行動,因為久居姜堰,李步洋負責在當地詢問家譜的著落,還算順利,總能時不時從一些族人家中找到一些破損的家譜殘本。

  “原本會輕松許多,可因為‘兩斤肉’的事情,讓我們費了大勁。”李步洋告訴記者,他們曾經打聽到有一戶人家保存有民國二十六年重修的家譜全本,“我們只要全部復印下來,修譜主要是銜接后代的關系了。”征得這戶家人的同意后,李步洋特地花了幾千元買了掃描儀,趕到人家門上。

  “防盜門關著,木門開著,都沒讓我們進去。”李明華在姜堰當地專門幫人修家譜,這次也被李步洋他們慕名請來,對于那天發生的事情記憶很深刻。“他們說給復印了,這套族譜就不值錢了。”李明華說,當時李步洋他們也準備給予一些費用,可這家人的價碼還是讓人倒吸了一口氣,“他要兩套別墅。”李明華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戶人家手中族譜的由來。“這套族譜本來不是在他們家,只不過保存族譜的后人是個好逸惡勞的人。”李明華說,家中的東西都被這個后人變賣換錢,一次過年前夕,實在沒有東西可換的他,發現家中的“古書”,他跑到肉攤上表示要換兩斤肉,可賣肉的不稀罕這個東西,連兩斤肉也不愿意換。恰巧這戶人家也在現場,他看出了其中的價值,“這書我要了,你割兩斤肉給他。”于是,這套族譜就此易主。

  吃了這次閉門羹,李步洋有點灰心,可就在這個時候,李玉堂從無錫找到民國五年和清朝光緒年間的族譜殘本,但大致都能銜接得上。“就是這個族譜也差點沒了,文革的時候,藏在屋頂才保存下來。”原來,李玉堂記得小時候私塾先生家有套族譜,當時破四舊的時候,先生偷偷把族譜藏在屋頂二道梁和屋瓦之間。

  李玉堂知道這件事,輾轉找到已經在無錫定居的先生的后人李飛,比較順利地拿到了族譜。“因為屋頂漏雨,最上面一本就受了潮,發霉破掉了,成了殘本。”

  族譜殘本透露

  可能為李繁后人

  正是這份殘本族譜,透露了一個讓東尹莊李氏族人都興奮不已的消息。殘本“李氏源流族譜序”中有這樣一段話:“源自有嫡派李氏自太白流寓金陵后世居焉相傳數十世而至繁公原有譜系迨明洪武間移民渡江遂遷海陵東南卜宅楊尹莊而居焉是為李氏始遷之祖相傳至今已十有七世。”李明華是第一個發現這段話的,他給記者解釋,意思說他們的老祖宗李繁是唐朝李白的后人,在明朝洪武年間,從南京渡江來到姜堰楊尹莊(現東尹莊)生活。而這段文章最后的落款是“咸豐九年,庚子科延令舉人陳煥新文甫謹撰”。“要知道舉人在清朝可不能瞎寫東西,用現在的話說,寫了就要負法律責任。”李明華認為,這段話的真實性不用懷疑。

  在《李氏族譜》里,記者也見到這么一段話:“垛內在上有南北溝一條,長數百余丈深,數十余尺,兄弟二人櫛風沐雨戴月披星填六七年始平,砌草房二十余間。”(標點后注)表明李繁的后人遷徙過來后的生活,這邊不僅荒涼,需要填溝壑,才能建茅草房,暗合了這段歷史。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李玉堂是第二十世孫,都是李姓族人為何不叫李家莊。”李明華告訴記者,李玉堂他們是以始遷祖李繁為祖先,根據族譜的查證,第二十世孫并不錯。“我們是李繁的后人,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今年67歲的李煥亮回憶說,在東尹莊,原本有李氏祠堂,祠堂內有一棵600年的古銀杏,祠堂旁有座極樂庵,始遷祖李繁的墓原先也在極樂庵旁,老一輩人以前每年都會到這祭祖上墳。李煥亮說,后來李氏祠堂改建為學校,極樂庵拆了,墳墓也平掉了。現在,極樂庵在原址重建了,“古銀杏樹也還在,可惜的是祠堂沒有了。”

  后人搞建筑的居多

  “更像是魯班的后代”

  “家族中文學家不多,建筑方面的倒不少。”李煥亮也是修譜的發起人之一,經過整理發現,目前他們這支共有2000多名李氏后人,包括他和李步洋都從事的建筑工作,族里還有相當一部分從事和建筑有關的工作,“不像李白的后人,倒像魯班的后人。”李步洋和記者開起了玩笑,不過李氏家族中也出了不少教育家,倡導人李玉堂就是原河南醫科大學教授,年僅40歲的十九世孫李煥榮已經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二十世孫李玉章是杭州延安中學校長,其他諸如高級教師、校長等等也是不勝枚舉,“這或多或少也和文學沾了邊。”

  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郁賢皓:

  “李白在唐朝就絕后了”

  “李白在唐朝就絕后了。”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原南京師范大學郁賢皓教授,對于姜堰可能出現李白后人一說并不認同。郁教授說,李白的兒子叫伯禽,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在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白死后五十八年,李白生前好友范倫之子范傳正,曾經到安徽當涂尋找過李白的后代,發現李白的兩個孫女都在當涂嫁給了當地農民。而他們的哥哥,也就是李白的孫子早年就離家出走,并失蹤多年,沒有音訊。“這些都是有史可依的。”郁教授表示,后世再出現李白后人,是根本沒有依據的。“你說李繁是李白的后人,是第幾代?”郁教授反問道。

  姜堰市博物館館長王正奎:

  亂認祖宗的現象很普遍

  “根據家譜所述,李氏祖先李繁明朝洪武年間從金陵遷徙到姜堰的說法比較可信。”姜堰市博物館館長王正奎告訴記者,在明朝初期,當時的朝廷曾經將江南人口往江北遷徙,歷史上說法叫“洪武趕散”,在其他一些家譜中,王正奎也看到過類似的記載。“當時朱元璋把人趕到江北有兩個目的。”王正奎說,因為當時經過戰亂,蘇北包括姜堰都比較荒涼,把江南人家遷徙過來,能幫助這些地方的建設;另外,因為當時朱元璋在蘇州打張士誠比較辛苦,當時城里的老百姓抵抗朱元璋很盡心盡力,奪得天下的朱元璋此舉也有報復之意。

  但對于李白后人的說法,王正奎也表示懷疑。王正奎告訴記者,修家譜興起在明朝中期,一直到清朝咸豐年間達到鼎盛。“以前普通老百姓是不能修家譜的,只有王公貴族才有修家譜的權利。”王正奎說,全國除了孔孟兩家的族譜可循,其他的族譜亂認祖宗的行為很普遍。當時明朝朱元璋治國的時候提出“圣諭六言”,其中就有“孝敬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鄰”的說法,強調一個“孝”字。可是以往老百姓記得祖宗要么靠口口相傳,要么靠牌位,很多人家連祖宗都不知道,更談不起來孝了,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修家譜的。

  家譜研究專家陳偉:

  修譜匠擅長幫人“攀大戶”

  “以前在泰興曾經有一批專業的修譜匠。”姜堰博物館的陳偉是一名研究家譜的專家,他告訴記者,當時修譜匠地位不算高,識字就行,所以很多家譜就會出現錯別字。當時有一部分修譜匠也不講職業道德,為了賺到錢,可以幫人美化祖上。“感覺一二十代全是種田的,沒有面子。”陳偉說,這些修譜匠就會找到某些同姓王族下面的名錄,找到沒有子嗣的名字,就說是別人的祖宗,因為無法考證,總能蒙混過關。“比如說李白、杜甫后人,很多都是不可信的,因為不可考。”陳偉表示。

  觀點PK

  李明華:

  現有史料

  不能證明李白絕后

  “就是現有的史料也不能證明李白三代后就絕嗣了。”李明華表示,根據史料記載,李白結過兩次婚,還有兩個小妾,特別是第一次是入贅,就是生了兒子也不姓李。而伯禽的兒子,李白的孫子當時確實是離家出走,可離家出走并不代表絕后,說不定他以其他方式將李白的子嗣傳承了下去,“你說不是后人,也無史可依。”李明華說,這份家譜出版好后,他們覺得要贈送一份給中國李白研究會,不管怎么樣,也算是一份研究和傳承。

  不管是否李白后裔

  族譜研究價值不菲

  “《李氏族譜》出來后,我也要去買一套。”王正奎表示,族譜雖然在認祖方面有點攀大戶的行為,可本身對于當時歷史人文的研究,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王正奎說,比如說姜堰,因為以前一直屬于泰州,記錄姜堰的大多在《泰州志》,所以對姜堰本身的描述并不多,現在很多對姜堰歷史人文的追溯,都是從家譜上來的。

  “東尹莊這邊原來是古驛道,還算比較繁華。”李明華在這一點和王正奎的觀點一致,他告訴記者,根據《李氏族譜》的記載,也能夠理解,當時李繁為什么到東尹莊,不到現在我們認為比較繁華的泰州。當時泰州到黃橋的官道就路過東尹莊,而族譜還記載,明朝洪武年間,姜堰其實緊靠長江邊,那時還沒有靖江,這對研究地理水文也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比如姜堰人為什么認的祖先都是元末明初,而泰興人認的祖宗都是南宋末、元朝初。”王正奎說,這就跟當時的戰爭、人文,甚至政治動機有很大關系,姜堰認祖跟“洪武趕散”有關,而泰興認祖則是當時女真族人遷入黃河流域,原黃河流域的大批漢人被迫移居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很多漢人也是這個時候遷入泰興的。

分享到:
-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东县| 雅江县| 呼伦贝尔市| 扎囊县| 塔城市| 台山市| 加查县| 即墨市| SHOW| 新余市| 贡觉县| 广州市| 凌源市| 聂荣县| 信丰县| 榆林市| 吉安市| 包头市| 连云港市| 信丰县| 榆中县| 连山| 林口县| 合作市| 阿鲁科尔沁旗| 盱眙县| 全南县| 安泽县| 象州县| 西林县| 寻甸| 会宁县| 大安市| 临潭县| 罗定市| 黎川县| 福贡县| 余姚市| 顺昌县| 新和县|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