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逐步融合、群眾認可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推進器”就是社區的管理和服務。膠南按照“社區化管理、團隊式服務”模式,以服務群眾為切入點,積極組織開展公共服務、志愿服務、互助服務,提高了群眾的認可度。
????在膠南市泊里鎮河東社區,社區居民只要攜帶身份證,就可以到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測血壓、做心電圖等免費查體。在泊里河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鎮衛生院抽調的大夫和護
????像河東社區這樣,膠南已建成包含衛生服務中心在內的社區服務中心147個。新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建筑面積一般在500—3000平方米不等,都設便民服務站、社區組織辦公室、計生服務室、衛生室、警務室、幼兒園、文體活動室及室外活動場所,配套相關服務器材設施。社區服務中心工作團隊包括鎮直部門干部、大學生村官、各村村干部和其他社會力量。
????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原則,膠南整合鎮機關干部、“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干部、公安民警、農技人員、鄉土人才、社區醫生、農村教師、水電工、信貸員以及志愿者等力量,組建社區服務團隊,為社區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志愿服務、互助服務、市場服務等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服務。目前,該市已成立服務團隊183個,團隊成員2190名,其中,行政管理服務人員1314名、公益性服務人員328名、經營性服務人員438名、志愿者服務人員110名。目前,各社區均建立了包括社會矛盾隱患、計生管理、社會保障、重大事項等八大項內容的管理服務臺帳,化解矛盾糾紛900多起,開展便民服務2.1萬多人次。
????膠南還創新干部工作模式,建立社區服務體系,將1/3機關干部留在鎮、街道,2/3機關干部下沉到社區,把政府公共服務“打包”送到農民身邊。建立社區干部“雙定雙考”制度。選派部分鎮機關干部到社區“專職”工作,同時安排在鎮職能站所和特殊崗位上的干部到社區“兼職”工作,實行“一人雙崗雙責”和“一人兼多個社區的某項工作”,在社區定職責、定目標,進行工作目標考核和干部考察。由“群眾到機關辦事”轉變為“干部送服務上門”,讓群眾感受到了“干部在群眾身邊、群眾在干部心中”。通過創新管理,黨委政府、各種組織、干部群眾廣泛參與,社會管理、社會服務有機結合、相互促進,保證了農村社區的社會穩定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利用社區這個平臺,開展為民服務,使過去分散的資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形成了公共服務、志愿服務和市場服務相結合,各種組織、全體群眾廣泛參與的局面,提高了社區服務的水平與質量。讓村民感受到社區建設的好處,享受到社區建設帶來的便利。
????從今年開始,膠南市財政將每年安排1億元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對各鎮、街道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施以獎代補。對新開工建設的集聚型社區和新型社區服務中心,由財政撥付啟動資金,鼓勵先行先試。我們有理由相信,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步伐將更加堅實有力,農村百姓正邁向更加幸福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