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古村落普查青島申報八村
“上帝創造了鄉村,人類創造了城市。”英國詩人庫柏這樣詮釋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關系。在經過歷史風霜的洗禮之后,原始的村莊與城市有了不同的結局:原始的村落因為各種原因,依然雅致安寧,而大部分城市則穿上了現代化的外衣,變得高速與忙碌。當人們厭倦了城市的生活后,開始尋找古村落尋求身心的安逸與自由。近年來古村落保護也因此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今年5月份,
“青島市一共上報了8個村落,但是最終哪一個村能被最終認定尚未確定,因此不方便透露上報村落的詳細情況。”負責青島地區調查的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住建部等四部門曾印發《傳統村落評價認定指標》,并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將各地推薦的候選村落進行評定,以盡快確定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釋義:古村落定義專家存爭議
事實上,對于古村落一詞的定義,在國內學界仍存有爭議。“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古村落就是指那些具有大量的古建筑遺存的村落,但是也有人認為,古村落不僅僅是指擁有古建筑形態的村落。”市建委負責傳統村落調查的負責人看來,很多村子雖然沒有大量的老式建筑,但是歷史卻留給這些村落許多寶貴的“遺產”。“像平度宗家莊、膠州馬店莊,村里沒有多少老式建筑,但村子有木版年畫、大秧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我個人認為,它們也仍可算作是古村落。”這一觀點得到了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黃濤的認同。黃濤認為,所謂的古村落這一概念,更應該稱之為“遺產村莊”。
難點:開發與保護要有好方法
住在古村落里并非只有閑情逸致。豐城鎮南雄崖所村村民老朱,一直為祖屋發愁。已經沒有人能說清這處房屋修建于哪一個年代了,老朱的父親、祖父都曾在這里生活過。隨著老屋逐漸破敗,前年老朱打算修繕擴建房子,但一打聽,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南雄崖所村的建筑,任何人不得隨意翻修改建,如果有需要必須向上級部門報批。“這是老建筑,要保護,我們能理解但是也有很多無奈。”老朱說。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在受保護的古村落中并不少見。”黃濤說,他曾在今年夏天組織過一項針對古村落的課題調研,調研中也多次聽到村民們的抱怨。黃濤說,前幾年,很多古建筑是被村民們主動自發拆除的,拆除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建造更大更漂亮的房子。“之前很多人都說村民不懂得文物價值,但是實際上,村民也有權追求高品質的生活。”
究竟該如何既保護古村落本身,又提高當地的經濟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的老師溫瑩蕾曾對省內多個古村落進行過前期規劃,在她看來,通過旅游等方式開發保護古村落,是目前全國比較流行的一種模式。
“真正的難點,在于方法。”黃濤認為,古村落的發展與保護,本身就是一個相當矛盾的問題。“既可以最大限度保護村落本身,又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這也是我們考察調研希望找到的平衡點。”
談起南雄崖所村的未來發展,村書記李正良說:“因為村子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里修房子、搞建設都受到限制,除了發展旅游業,幾乎沒有其他出路。這幾年,相關部門給我們做過不止一次規劃。遺憾的是,如果按照相關規劃來做,需要7.5億元的投資。這么大一筆款項,很難找到合適的投資者。”
讓李正良欣慰的是,比起以前,現在南雄崖所村因獲得全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稱號而聲名漸起,每年都有不少游客進村游覽。
相關鏈接:
山東古村落有明顯的地域特色
山東大學國際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德剛曾對全省的古村落做過一個系統的歸類。“可以說我省的古村落都帶有很明顯的地域特色。”例如膠東地區,在煙臺等地存在著大量的海草房村落,這些村落的古建筑在最初修建時,都含有大量的海草,起到了保暖的作用:“這個比較典型的是煙臺的養馬島古村落,而且最近幾年這里也在不斷的開發。”而在魯南地區,古村落的建筑形態主要以石頭屋為主,甚至連屋頂也是以石頭片取代瓦塊做成。“這個的代表就是棗莊的石板房村,該村現居住房屋70%以上為石板房,石板房依山而建,以石條或石塊砌墻,墻可壘到2至5米高,以石板蓋頂,風雨不透。除了門窗之外,整個房子都是石頭砌成的。”魯北平原的古村落建筑則是以土坯房為主。(記者 劉蘭星 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