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化、優質化是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近年來,城陽區不斷強化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突出“加強現代化學校建設、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四個關鍵環節,各級各類教育協調優質發展,教育體制機制進一步創新,素質教育深入推進,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教育質量穩步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先后榮獲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區、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范區、全國家庭教育示范區、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區和全省學前教育先進區等10余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超前謀劃 優先考量 筑牢教育發展基礎
城陽區堅持把教育作為民生之首、民尊之重,大力推進教育健康快速發展,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城陽區學前教育、普通教育和職成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關于進一步完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等文件,明確提出“教育發展優先規劃、教育工作優先研究、教育經費優先安排、教育人才優先引進、教育困難優先解決、教師待遇優先落實”等“六個優先”措施,加強工作督查,加大執行力度,形成了推動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良好局面。
加強學校建設,努力創造均衡優質的教育條件。每年將學校建設列入區(街道)辦實事和重點建設項目,近年來,全區各級投入5.4億元新建改建擴建校舍43處;投入1.8億元實施社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改善、校舍安全和中小學飲水等工程;建立健全校園安保體系,投入6300余萬元實施視頻監控設備安裝、保安人員配備、校車配置等工程。2012年,城陽區先后召開全區教育工作會議和普通高中、學前教育等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區人大、區政協多次對教育進行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專題調研,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全區十件實事中教育占四項;區、街道兩級財政投資2.3億元,用于學校、園所建設。
關注困難群體,努力營造普惠公平的教育環境。建立健全學生資助體系,啟動實施“愛心結對幫扶”工程,為11400余名學生提供助學金1583余萬元。關愛特殊教育學生,投資1800萬元建成全市一流的特教中心,讓智障孩子擁有了更為良好的學習、康復環境。關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入學、入園需求,對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全市率先實現公辦學校全接收,率先免除借讀費,區財政對接收的小學、初中分別按每生每年600元、1000元的標準予以補貼,義務教育階段共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1.5萬余人,占在校生數的27.5%。建成全市首家街道愛心幼兒園和首家社區愛心幼兒園,各級各類幼兒園共接收4000余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媒體先后予以報道,省教育廳下發文件在全省推介 “城陽經驗”。
高起點統籌學前教育發展。目前,全區有省級示范幼兒園16處,市級示范幼兒園48處,市級一類以上幼兒園占總數的86.1%,全區3000人以上的社區全部建有幼兒園;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8%,學前一年入園率達100%。2012年區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的實施意見》,新建2處公辦幼兒園、5處街道中心幼兒園、4處愛心幼兒園和16處社區幼兒園,總投入達1.74億元。積極提高幼兒教師待遇,確保幼兒教師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享受中小學教師同等待遇,確保農村幼兒教師人均收入達到上一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倍,確保幼兒教師依法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單位繳納比例達到70%以上,有三分之二的街道為農村幼兒教師繳納住房公積金。
主動對接市場需求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兩所職業學校均成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區職教中心成為全國首批中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示范學校,現有省市級骨干專業 12個,與400余家企事業單位實現聯合辦學;設立27個流動教師編制,安排專項資金135萬元聘請44名高級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2012年,積極探索職業教育與企業、行業深度融合的新機制,設立50萬元專項資金,評選表彰5個優秀校外實訓基地;建成1-2個市級對口和優質就業率“雙高”專業。社區教育服務學習型社會、文明城市建設,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現有全國社區教育示范街道3個。
優化結構 提升素質打造名優教師團隊
完善以校本培訓為基礎,以全員培訓、專題培訓和高級研修培訓為主要形式的干部教師培養培訓體系。連續開展“師生素質提升年、管理質量提升年、干部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制定《中小學名師培養實施意見》,實施“名校長和名師”培養工程,加強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建設;依托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優質資源建成三大教師研修基地,與青島大學師范學院聯合建立12所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深入開展“中小學教師技能大練兵”、“讀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師”讀書實踐活動和干部教師全員、骨干教師、新教師等培訓活動;2012年,組織35名英語骨干教師赴澳大利亞研修,邁出了教師赴國外培訓的第一步。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入手,強化廣大干部教師“關注課堂、聚焦課堂、決勝課堂”的意識,深入開展“與名師同上一節課”和“學案導學”等教學質量創優活動,完善質量監控措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目前,全區各級優秀教師總數已達1000余名。
完善干部教師流動機制,不斷優化師資結構。制定“百名名師交流計劃”,實施“偏遠學校教師成長”和“城鄉學校攜手幫扶”工程,大力推進領導干部校際交流和優秀教師支教交流,每年選派100余名干部教師參與支教交流活動,累計已達450人次,有力提升了相對偏遠學校師資水平。實施相對偏遠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待遇等工程,2011年起,每年設立150萬元專項資金開展業務培訓,每年投入專項資金300余萬元為相對偏遠學校教師按每人月均350元的標準發放補貼,區、街道兩級財政投入專項資金為全區中小學教師提供免費午餐;自2009起,每年投入專項資金60萬元,開通由城區直達各街道的教師專線班車,解決了相對偏遠學校教師的交通問題。
豐富內涵 突出特色 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打造以養成教育為核心的德育品牌。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加強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道德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市率先成立網上家長學校,創刊《城陽教育報》,搭建起教育與家庭、社會溝通交流的良好平臺;“快樂參與、服務成長”的中職德育工作特色進一步彰顯,全國首屆職業教育德育工作會議在我區召開。2012年,學校心理輔導教師專業成長工作坊建成率達100%,我區被教育部確定為山東省唯一一家 “中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發展研究”實驗區;全面開展“中小學生八個好習慣”養成主題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和綜合素質。
打造以“區長杯”活動為平臺的體育藝術教育品牌。在全市率先啟動校園體育健身活動和集“健身、求知、養成”于一體的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成立區教育藝術團,創編的節目登上了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和中國教育電視臺“春晚”舞臺。2011年,全面啟動“區長杯”體育藝術系列比賽,中小學生參與率達100%,形成了“班班有活動、校校有特色、月月有比賽、人人都參與”的生動局面;2012年,比賽項目擴至足球、籃球、合唱、舞蹈等15項,參賽人次擴增至20萬,承辦了全國跳繩精英賽并獲得表演賽一等獎,在“市長杯”足球賽中獲得7項冠軍中的5項,在全國少兒游泳邀請賽中獲得8枚金牌,在全國少兒乒乓球比賽中獲得男單金牌,在省乒乓球錦標賽中獲得6枚金牌。
打造以優秀校園文化為引領的特色學校品牌。堅持 “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現代學校發展理念,提升學校辦學品位。目前,全區省市級規范化學校56處,占總數的87.5%。積極探索特色品牌學校建設模式,出臺《城陽區特色品牌學校創建實施意見》,確立17處創建特色品牌試點學校,按“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品牌學校”的步驟,引導學校深入挖掘教育資源,培育獨特的學校文化,不斷加快特色品牌學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