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如今的青島,除了一向引以為傲的制造業等“硬產業”正在加快轉型增效的步履外,以軟件和服務外包為代表的 “軟產業”正在凝聚智慧與力量,實現“大提速”。
近期陸續出爐的兩項榜單描繪了這一正在行進的加速路徑。近日,有關研究機構聯合發布了2012年度中國服務外包城市投資吸引力評估榜單,青島位列產業成長性首位。而在早些時候,國家工信部發布的今年1-7月份軟件產業主要經濟指標顯示,青島以57.2%的增速位列副省級城市增速首位。
經過近幾年的高速增長,我市軟件產業規模持續擴張。去年,全市軟件業務收入達到397億元,比上年增長81%,連續兩年在副省級城市前移一個位次;軟件出口3.8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累計認定軟件企業372家,累計登記的軟件產品1396個。今年上半年,全市軟件產業實現業務收入258.8億元,同比增長59.6%。
產業規模的擴大催生了一批有實力的骨干企業。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年軟件業務收入過億元的軟件企業達到12家,其中過10億元的2家、過100億元的1家。海爾集團、海信集團分列2012中國軟件百強企業第3位和第12位,軟控股份、東軟載波和海信網絡科技3家企業成為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
與此同時,我們欣喜地看到,過去“遍地開花”、集聚效應弱的產業空間布局正在逐步優化。2010年,我市深入實施 “東園西谷”發展戰略,在東部市南軟件園、嶗山軟件園的基礎上,在黃島區規劃了青島信息谷, 調整產業空間布局,中國聯通云計算中心、中國電信信息服務業(青島)基地等重大項目落戶 “東園西谷”。今年,為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一個占地30平方公里的青島軟件城正在青島高新區拔地而起,這里將成為全市軟件產業發展的主體區域和核心區。
在青島,軟件產業發展有著肥沃的“工業土壤”,而軟件業的發展又反過來加速了工業的發展,呈現出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的良性局面。以海爾、海信、朗訊為代表的家電電子企業帶動了一批本地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的發展,形成了國內家電電子嵌入式軟件大企業帶動、小企業集聚的嵌入式軟件產業基地。
受益于軟件業的快速發展,青島服務外包產業實現了連續三年多的“倍增”。據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青島市服務外包離岸合同額達到4.42億美元,同比增長131.4%,比2008年增長10倍;執行額3.22億美元,同比增長107.8%,比2008年增長8倍。產業的繁榮孕育出一支頗具實力的服務外包隊伍。全球服務外包前三強簡伯特、全球物流前十強亞致力、IBM、微軟、惠普、NEC、阿爾卑斯、武漢光谷、北京慧點等眾多知名企業相繼落戶青島。截至目前,全市登記服務外包企業311家,其中,開展離岸服務外包業務企業95家,收入過千萬美元的企業9家。
人才先行、龍頭帶動、政府助力、集聚發展,已經撐起服務外包產業可持續的良性生態發展鏈。目前,我市開始實施新的服務外包扶持政策,重點支持服務外包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打造“藍色青島,服務全球”品牌,力爭將青島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服務外包新旗艦城市。到2015年,青島的服務外包執行額超過20億美元,離岸服務外包企業達800家,從業人員達30萬以上。
經過多年的孕育與緊追,青島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正在逐步改變“起步晚、規模小、效益不高”的狀況,并憑借日漸優化的產業政策、日趨完善的產業規劃、高起點的載體建設、多元化的人才政策以及諸多后發優勢,緊緊追趕先進城市,產業綜合實力大大提升,并對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創新型城市,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核心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城市國際競爭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本報記者 沈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