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 拔火罐前應到醫院診斷
市中心醫院康復科的高主任告訴記者,作為中醫傳統醫療方式,拔火罐原本來自民間,但是如果由非專業人員操作,很容易出現各種事故。“比如點火不當、用力過大或拔罐時間過長會造成身體燒傷、灼傷;如果使用過的罐子沒有經過嚴格消毒清洗,可能引發皮膚病。”高主任稱,對于這種酒精起火,首先不能用水撲,其次不能用手去拍打,這樣都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應該用床單或者衣
高主任稱,對病人進行針灸、推拿、拔罐等中醫醫療救治之前,都需要科學、嚴謹的綜合診斷,并非任何腰酸背痛都適合拔火罐。有些群體,比如過度勞累者、孕婦、身體過虛者都不宜用火罐治療。
拔罐分為很多種,比如悶罐和走罐的效果都不同,用火罐進行治療時,還要根據具體癥狀選擇穴位和拔罐方式。因此他建議市民在選擇拔火罐前,應到正規醫療機構診斷,再選擇治療方案。
執法部門 發現非法行醫請你舉報
記者了解到,在2005年9月5日,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關于中醫推拿按摩等活動管理中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文規定嚴禁洗浴中心、發廊等非醫療機構開展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中醫推拿、按摩、刮痧、拔火罐等業務。
《通知》指出,非醫療機構開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火罐等活動,在機構名稱、經營項目名稱和項目介紹中不得使用 “中醫”、“醫療”、“治療”及疾病名稱等醫療專業術語,不得宣傳治療作用。
針對拔火罐工需要什么樣的資質,記者從市衛生監督局有關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依據有關規定,拔火罐和針灸、中醫推拿等都屬于中醫治療項目,醫療機構須持有執業許可證,從業人員持職業醫師證,才可以從事相關項目,否則就屬非法行醫。不過,市衛生監督局工作人員表示,判斷是否屬于非法行醫,需要看進行推拿、拔罐和按摩的單位,是否以“中醫”、“醫療”、“治療”及疾病名稱等醫療專業術語進行宣傳,是否有開處方和號脈等診療行為。
如果僅僅只是為了保健單純地拔火罐,并不屬于醫療行為。如果消費者懷疑這些單位借助拔罐等手段非法行醫,可以向市衛生監督部門舉報登記,他們將派衛生執法人員前往調查處理。(記者 黃飛 見習記者 王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