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課堂
語文課變闖關游戲,獎品是虛擬棒棒糖
北京小學走讀部試點電子書包已有3年時間。上課前,老師把兩輛“鐵柜式小推車”推進教室,并從中拿出專門為小學生定制的電子書包分發給學生,其形似小拎包、比書本略大一點。其奧秘就在于學生可以通過小推車上的無線網絡與老師和全班學生進行互動式學習。
老師的教學方式也完全不同:以往是厚重的課本與練習冊、冗長的黑板筆記簿,
“過去上課時,學生們十分喜歡老師用電腦演示課件,都渴求親自動手。然而,課件里的游戲,課堂上一般只是老師展示或學生排隊參與,不但浪費時間,參與率也很低。”北京小學走讀部程軍老師介紹,“而現在孩子們人手一機,通過筆記本電腦進行學習,開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宰。”
電子書包首先應用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老師們將課文錄音、詞語游戲、生字筆順等內容發給學生,學生自己控制電腦,在事先創設的聽讀說寫情境中初步嘗試自主學習。在創設的闖關游戲中,老師們運用數字化學習環境中的教師控制系統,當堂發電子選擇題檢驗學生自主學習效果。
在語文課搶答題上,北京小學學生小覃是最先答對的小朋友,老師獎勵了他一個“棒棒糖”,這是老師用圖片制成的專用獎品。小覃拿著學校的小電腦回家,興奮地向爸爸媽媽介紹電子課本、電子課外書,不停地說著他用小電腦上課的情景……“這是老師在電腦上獎給我的‘棒棒糖’!”
未來趨勢
教育理念要創新,傳統書寫不可能消失
教育的理念是因材施教,并非流水線上統一化的產品。在3年的電子書包試點中,北京小學走讀部的老師對此深有體會,對于學生在學習上出現的問題,老師通過后臺系統找到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及時講授,避免了同一內容的集體講授,而是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了學習效率。
就國家層面而言,電子書包發展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剛剛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去年下半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牽頭組織的專門機構,已經就電子書包的標準等開始研究制定。電子書包計劃也已經在部分地區悄然推行。近幾年,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大連等大城市的中小學,已開始電子書包教學模式的實驗和研究。
“電子書包進課堂,不能替代傳統書寫”,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說,在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計算機不能完全代替紙和筆、代替手寫,更不能代替自己的親筆簽名,青少年階段傳統書寫還是要加強。
宗春山表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幾千年智慧的結晶。漢字是以象形為基礎和“以形表義”的文字系統,字的點畫、部件和組合結構,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氣息和易于理解的文字信息。書寫漢字,能使書寫者受到漢字“形聲義”、結構組合等的啟示,不但能“據形索義”,還可以啟發思維、加深理解和記憶。青少年階段多書寫漢字,有助于開發智力。另外,書寫漢字的美術效果,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