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到了年齡才能入學,即使再優秀,也需要按部就班地從一年級讀到初中、高中……今后天才少年將可以享受彈性學制,可以跨年級選課,也可以適當跳級。昨天,市教育局出臺政策推進藍色海洋教育、普通高中多樣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和中小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4項教育體制改革實驗。
海洋教育將成必修課
我市從去年啟動了海洋教育試點工作,從秋季學期開始,全市小學都將開設海洋教育地方課程,在高職院校遴選10個
除了專門的海洋教育課之外,市教育局將在教師培訓中增加海洋教育內容,指導教師將海洋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充分利用在青海洋科學研究兩院院士和海洋科研、教學的強大人才優勢,搭建中小學生與海洋科學家互動交流平臺,激發學生對科學家和海洋科學研究的熱情。開展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加強示范類、涉海類高職院校建設,實施高職院校藍色經濟重點專業群建設,籌建以服務藍色經濟為主的高職院校,將青島建成全國重要的海洋職業技術教育基地。
據介紹,我市將建設國內一流的國際海洋教育中心,目前該中心已經進入規劃選址階段,建成后將被打造成國家級的海洋中心。
高中可按特色自主招生
根據要求,全市各普通高中學校均要確定特色發展方向,并在2015年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辦學特色包括名校辦分校、中外聯合、與高校聯合、小班化和貧困生資助培養等。
改革方案明確各高中學校要開展國際課程教育,實施雙語教學,廣泛開展國際交流,科學整合中外高中教育優勢資源。據介紹,市區兩級政策將設立特色高中建設專項獎勵資金,支持高中學校多樣化發展。
政策允許高中學校,根據高考制度改革、特色高中發展的需要,不斷完善普通高中學校招生錄取等相關政策,支持學校結合辦學特色擴大招生的自主權。
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根據市教育局確定的目標,今年,全市所有中小學要基本達到省定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基本實現區(市)域內城鄉均衡發展。到2015年,全市90%以上的幼兒園達到省定基本辦園標準,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優勢進一步發揮,薄弱幼兒園辦園水平和保教質量得以提升,全市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市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并將財力向困難區(市)、鎮(街)和相對薄弱學校傾斜,縮小辦學條件差距,到2015年全市85%的普通中小學通過現代化學校驗收;完善校長教師交流培養和補充機制,推動教師從“學校教師”向“系統教師”轉變,加強區(市)域內校長教師交流;重視補充農村教師,新招聘教師重點派往農村學校;積極探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效機制,采取多種模式建立城鄉間、區域間學校協作機制,鼓勵優質教育資源向新城區和農村延伸。
加強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設,建立區(市)域內城鄉間、學校間校長教師合理流動制度和全市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與合作機制。
堅持以輸入地管理為主、以公辦中小學校接收為主,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對招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區(市)給予經費支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辦好適應農村留守兒童需要的寄宿制學校。
允許拔尖創新人才跳級
中小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目的,是使一批潛質突出的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今年,我市將首先在部分區(市)和局屬學校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在學生選拔機制、課程設置、培養計劃、指導教師與設施配備等各個方面開展實驗和探索。到2015年,初步形成具有青島特色的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建立起義務教育階段創新潛質突出學生早期發現、管理和個性化培養機制。
深化普通中小學課程改革,實現由辦學同質化、培養模式化向辦學多樣化、培養個性化的轉變。給予學校相應的課程管理自主權,允許學生免修其優勢學科相關內容,保障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開展自主學習。系統開發選修課程,建設“課程超市”,建立科學的選課制度,允許學生多次選擇和跨班、跨年級、跨校選課,滿足學生多元學習需求。
推行分層次教學、分層次布置作業,加強課外研究性、實踐性作業。進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在直升生、指標生等推薦考查中加大對學生創新素養的關注。用好高校自主招生、保送生、少年班招生等政策,為學生進入名牌高校深造創造條件。
我市將拓寬義務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的發現渠道,做到早發現、早培養。建立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政策支持體系,探索彈性學制,允許拔尖創新人才適當跳級。(記者 臧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