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河兩岸果蔬飄香 大沽河治理工程全力推進現代農業開發
本報訊 平度仁兆鎮糧戈莊村,剛竣工的大沽河堤壩第一標段平展延伸著,很清晰地把人的視線引向兩岸田園。“按總體規劃對仁兆的定位,我們將把境內24公里大小沽河岸線打造成田園生態旅游區。”仁兆鎮黨委書記柴生華說。記者從大沽河治理指揮部了解到,大沽河治理工程已啟動大半個年頭,作為其中重要內容的沿岸現代農業開發也拉開了規劃建設
“大沽河沿岸農業怎樣運籌?仁兆是一個寫照,”市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大沽河流域保護和空間利用總體規劃》,我市將按“北果南菜”的格局,將大沽河流域建設成為“集農業生產、科技示范、生態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聚集帶。其中,在萊西、平度和即墨,將培育100家百畝以上的 “家庭農場”。“我們正引導沿河菜農把大田菜變成設施蔬菜種植,畝收入有望從6000元增加到3萬元,”柴生華介紹,“家庭農場”將幫助仁兆菜農在大沽河開發中實現“華麗轉身”。
除了“家庭農場”,重量級的農業大項目也相繼入駐仁兆鎮,“一個投資3億元、占地700畝的北京投資項目剛剛落戶鎮駐地附近,”鎮長孫廣林向記者介紹,這是一個設施農業、生物循環農業項目,另外,項目本身還帶來了觀光農業的新理念和模式,比如發展會員制、接待大型會議、舉辦田園式露天婚禮等。
仁兆鎮只是大沽河沿岸現代農業開發的受益者之一。即墨市水利局副局長滕先成向記者介紹,他們將抓住大沽河治理的契機,整合大沽河流域生態農業資源,打造“兩帶三鎮”。即五沽河現代農業產業帶、流浩河生態旅游觀光帶和移風店—觀光農業型、劉家莊—設施農業型、七級—生態農業型三個各具特色的田園城鎮。
根據大沽河綜合治理總體規劃,建設現代農業聚集帶大的載體,就是市農委規劃的80個現代農業標準園。“這在即墨段已形成了格局,”滕先成介紹,即墨沿河規劃建設了11處農業園區,加快青特、即發、青建、六合、東頤錦禾等特色農業項目開發。短短一年,即發農業園已投資3000萬元,建起200多個冬暖大棚,基礎設施、園中景觀林道等已具雛形。同時,即發農業園已開始陸續在設施大棚中安裝電子監控鏡頭,布局“全程農產品安全生產”物聯網絡,為高標準的現代農業園建設打下了基礎。“現在開挖一個大湖,滿足灌溉、景觀、垂釣等方面需要,”即發農業園生產負責人袁少介紹,該項目一直保持優質的開發速度。
在大沽河特色農業的發展前景中,沿河建設農業觀光旅游區無疑最為人們所期待。平度已率先完成大、小沽河控制性規劃,沿線布局郊野生態區、田園度假區、歷史文化區、城鎮聚集區四大板塊。其中,仁兆鎮沿大小沽河的開發已細化為國際旅游度假區、濕地公園和生態農業發展區、漢城文化重建區和鎮駐地發展區、精致農業示范區等區段。在該鎮沿河行走,已有如畫的風景在眼前展現,清澈的大沽河面上,浮現著許多翠綠的“河心島”。“在不影響行洪的前提下,我們保留了河道內自然形成物,體現生態性開發理念,”孫廣林說,未來這里有望展現江南水鄉的景色。(錢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