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知名品牌達利園的食品安全質量成為很多消費者心中的“痛”,短短數月時間已先后爆出“八寶粥中吃出蒼蠅”、“法式小面包長黑毛”、“瑞士卷中吃出異物”等丑聞,幾乎已涉及旗下各類產品。然而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和詰問,廠家要么裝聾作啞、要么矢口否認,處理態度令人心寒。 ????近日,一名自稱達利園銷售業務代表的網友更是爆料稱,達利園系列飲料因銷量不佳而積壓大量庫存,商家為把過期飲料賣出去,就偷偷修改瓶蓋上的生產日期。對此,達利園依然簡稱網帖中反映的問題不存在。(5月25日《濟南日報》) ????該網友稱,在達利園生產的和其正、優先乳、花生牛奶、八寶粥等系列產品中,除了和其正涼茶銷量好一點,其他飲料賣得都很慢。為了將庫存產品賣出去,代理商便偷偷通過瓶蓋改碼機修改過期飲料瓶蓋上的生產日期繼續出售。網友坦承,這種造假行為對消費者的飲食安全帶來很大威脅。 ????此事再次將達利園推上了輿論撻伐的風口浪尖。雖然廠方和部分網友對于發帖者的身份存疑,稱其或是故意抹黑該品牌,但面對自身劣跡斑斑的過往,達利園的辯解無疑顯得分外蒼白。 ????其實,達利園只是國內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頻發的一個縮影。從普遍存在的地溝油現象,再到各不知名小作坊生產的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食品,現在連一些知名大企業也陸續卷入其中,如麥當勞的過期漢堡、阿爾卑斯的蟑螂棒棒糖等。經歷過太多這樣的事件,一旦相關企業有負面消息釋出,消費者顯然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避之唯恐不及。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在這種“草木皆兵”的大環境下,普通老百姓已不敢相信國內有什么品牌的食品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即便是誠信經營的品牌,也很難取信于人,而最終結局就是整個食品行業和民眾消費權益的“雙輸”。 ????我們常說,食品安全無小事。對于食品廠家而言,自家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就該負起相應的責任,并且積極為消費者解決問題。然而不光是達利園,一些頻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的廠家,被揭丑后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推托敷衍,對于消費者極盡欺瞞蒙騙之能事,這樣的解決方式和態度無疑值得深思。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銷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確實給消費者造成損害的,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向生產者或銷售者要求支付十倍價款的賠償金。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面對問題食品,消費者維權意識較此前已經普遍增強,很多人都能理直氣壯地提出索賠的要求。但是一些廠家如達利園般采取“一推二躲三不管”的拖延戰術,就是不做正面回應;時間一長,消費者也只能自認倒霉,事情最終不了了之。而對于那些唯利是圖的廠家,違規生產得不到應有的懲處,市場無法令其付出應有的代價,在食品安全方面就會愈加出格,對于消費者的維權主張更是有恃無恐。 ????說到底,我國食品安全亂象迭出,不僅止于相關法規和制度建設的滯后,更在于現行制度法規執行上的監管空白。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食品,消費者“有心維權、無力回天”的殘酷現實,無疑正迫切呼喚來自制度監管層面的“救濟”。面對遍地開花的食品安全亂局,當前監管部門“馬后炮”式的撲火善后,根本無法對違法違規企業形成有力的震懾;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即便疲于奔命恐怕也是事倍功半,更何況一些地方此類現象早已是泛濫失控。 ????如果能夠從制度上強化對普通消費者維權行為的支持,徹底堵死不法企業玩“拖字訣”的后路,讓消費者切實感受到“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重新樹立起《食品安全法》等法規的權威,漠視食品安全的企業就會陷入民眾自主維權的汪洋大海。有理由相信,只要現行的法律法規得到真正落實,那些不法廠家在付出高昂甚至傾家蕩產的違規成本后,企業的趨利本性自然會令其在食品安全方面三思而行,中國的食品安全大環境或許才能迎來根本性改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