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工程機械在拆除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校舍,旁邊則是建設中的萬達廣場。
近日,“四川綿陽災區重建中學被拆建豪宅”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輿論紛紛質疑社會愛心再次受到傷害。而綿陽市也迅速作出回應:中學原址重建屬應急建設,學校長遠發展空間有限,當地已另外劃撥相當于原址10倍面積的土地,建成后的新學校設施將更為完善。
一所使用僅2年的重建學校為何突然被拆除?目前學生上課的情況怎樣?災后重建中善款使用到底面臨怎樣的問題?新華社記者趕赴綿陽市進行了深入采訪。
相關中學確正被拆除 師生已被妥善安置
日前,有消息援引香港發展局相關人士的觀點稱,由香港特區政府撥款和香港教聯會募捐,共400萬元重建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已遭到地方當局的拆毀,以騰出地方作為建造一個豪華式商住綜合工程之用。香港政府目前正考慮向當地追索有關撥款。
21日,記者趕赴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所在地綿陽市涪城區花園路附近,這里正對著綿陽火車站,屬于當地較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周邊人流、車流量較大。記者看到這里已經建起一大片商業設施,許多樓都接近封頂。學校原址已經被圍板圍起,一幢教學樓嚴重傾斜,正在實施拆除。周邊不少商戶告訴記者:學校去年底就沒使用了,拆除是這幾天開始的。
商業設施開發商“涪城萬達廣場”相關人士介紹,這一片商業開發用地100畝左右,是通過招拍掛拿的“凈地”,也就是說涉及的拆遷、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都由當地政府完成,開發商只負責繳納土地出讓金。廣場將于今年年底開業,民族中學和周邊其他學校去年已經陸續搬遷至綿陽市園藝山科教創業園區。
記者隨即趕往園藝山科教創業園區采訪,綿陽市在這里新規劃了一個教育園區,集中了許多學校。記者在四周走訪看到道路和綠化條件較好,有的學校已經投入使用,還有不少正在修建中。
園區靈創科技園一棟6層樓的建筑是紫荊民族中學的臨時教學、生活場所。經過多方聯系,記者終于進到學校3樓教學區。一位老師對記者說,學校是寄宿制初中,共有7個班,3樓以下是辦公室,3樓以上是宿舍,教學樓旁邊設有食堂,還算比較方便。
紫荊民族中學校長程曉媞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學校的原址面積很小,僅有6.88畝,學生們得借用外校的運動場和浴室,正常的教學活動開展很受限制。現在我們雖然暫時租賃校舍上課,但政府將給我們建一所更好的新學校,明年秋季開學就搬進去,師生們都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