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水為魂、以文為脈 聊城可成生態文明樣板城 “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系列評論之(14) 大眾網評論員 韋國騫 “發展,不僅要為當代人造福,還要為子孫后代造福。我們現在的生態環境不是從先人那里繼承的,而是從后代那里借貸的,將來需要還給后代。”在經濟轉型時期,這種“生態借貸觀”是聊城人所堅守的,它指引了聊城的科學發展,讓聊城真正“以水為魂,以文為脈” 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每個城市因位置不同、基礎不同、優勢不同,選擇的路徑和目標也就不同。拿聊城來說,發展目標確定為綠色、儒雅、精致的生態文明城市,這是基于聊城優勢的很好的選擇。 聊城沒有山,不靠海,特色就在于水。我國北方城市大多干旱缺水,而聊城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與杭州西湖面積相當,更令人稱奇的是湖中環抱著一座面積1平方公里、方方正正、格局完好的宋代古城;歷史上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徒駭河穿城而過,水域面積占市區建成區的三分之一,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風貌。而最近在聊城城郊開發的溫泉更讓聊城這座“江北水城”獨具特色。 如果說“水”是聊城的靈魂,那么“文”便是其脈絡。國畫大師李苦禪、歷史學家傅斯年、著名學者季羨林皆為聊城人士。聊城在明清兩代是全國著名的文化城市,史稱“江北一都會”、“富庶甲齊郡”,無數文人騷客流連城中,聊城的代表建筑光岳樓就曾經是乾隆皇帝的行宮。 生態文明城市是個大范疇,其要求發展生態經濟、優化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文化、建設生態社會等。要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人文氣息以及環境友好型的經濟增長極。而聊城的自然環境和文脈優勢明顯,其成為全新生態文明樣板城市的概率是很大的。惟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找到環境友好型的經濟增長極。說白了,就是光有窗前美景和文人情懷不行,要在不損害現有優勢的情況下賺更多錢。財政有了錢,才能平衡城市中的各種關系;百姓有了錢,才有平和的心態在城市中生活。 事實上,聊城目前正在努力構建環境友好型的經濟增長極。拓展綠色旅游業、發展生態工業、推進現代服務業,這些工作聊城都在推進。 結合自身優勢,旅游業是聊城的突破口。在發達國家,大城市的白領在周末一定到周邊的小城市去度假,聊城周邊兩小時車程內有3億多人口,離省會濟南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是休閑度假的最佳距離。聊城許多文化旅游資源價值很高,知名度也很高,但存在的問題是景點小而散,一覽無余,游客早晨從濟南出發,到聊城一小時,再用一個多小時就能把聊城的名勝看完,如果趕回濟南吃午飯還來得及,是地地道道的觀光游而不是度假游。這就好比原料輸出型的工業,精深加工環節的高附加值讓別人掙走了。要知道,度假消費和觀光消費的額度比是5:1,所以必須想辦法把客人留下來。目前,聊城已經打響了“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城市品牌,計劃把自身打造成濟南乃至山東的西花園,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度假基地。規劃和建設了22個重點旅游度假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左右。在聊城城區,東昌湖旅游風景區、山陜會館、光岳樓等老牌旅游資源被深度挖掘內涵,在聊城城郊,開發了馬頰河天沐溫泉、景陽岡獅子樓、冠洲梨園等旅游景點。這樣一來,聊城潛在的文化影響力便能轉變為現實的城市競爭力,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便能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真正用綠色旅游業助力生態文明樣板城市的建設。 在第二產業的定位上,聊城則選擇了發展生態工業。其中信發鋁業自主研發建設了200萬噸赤泥綜合處理項目,成為世界上第一家擁有將赤泥“吃干榨凈”技術的鋁冶煉企業。祥光銅業陰極銅項目被國家確定為第一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試點企業”。泉林紙業15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通過審批,其循環發展模式得到國家環保部高度評價。魯西化工產業園的精細化工產品比例達到55%。中通客車集團形成年產3萬輛新能源和節能型客車生產能力,時風集團形成年產20萬輛低速電動汽車生產能力……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和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風生水起。 除了綠色旅游業和生態工業,現代物流業是聊城第三個環境友好型增長極。為什么要重點發展商貿物流業呢?這也是聊城發展的一個優勢。發展物流中心要占很多土地,大城市土地緊缺、地價昂貴,靠近大城市的中小城市、交通樞紐城市,是發展物流最好的地方。聊城正好具備這樣的條件,而且歷史上就是運河沿岸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這幾年,聊城發展起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的香江大市場、新東方市場、軸承市場、鋼管市場等;培育了千千佳物流等一批骨干物流企業,茌平信發集團帶動起3000多輛斯太爾載重汽車。目前,規劃建設了9平方公里的聊城物流園區。要知道,現代物流業也屬于生態服務業,對環境名副其實地“友好”。 我們看到,不論怎樣發展,聊城始終堅持了他們的“生態借貸觀”,他們深知自己的優勢所在,“以水為魂、以文為脈”,建設為全新的生態文明樣板城市,聊城志在必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