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風電太陽能生物能齊上陣 對不同水源和類型用水實行差別水價 在能源保障方面,發展規劃對電力、天然氣、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都有了明確的建設規劃。其中在電力上,預計2020年用電負荷由2010年102萬千瓦增加到450萬千瓦。以黃島電廠、瑯琊500千伏變電站和新建大唐膠南城區熱電、華能董家口熱電為主要電源,推進黃島電廠四期和瑯琊50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建設燃氣循環電廠,配套建設黃島電廠、船業、星火、張家樓、大唐膠南熱電送出、華能董家口熱電送出等6座220千伏變電站,安子、蘭東、大學城、麥墩等15座110千伏變電站,加強智能電網建設,提高網架運行穩定性和供電可靠性。 在天然氣方面,推進山東液化天然氣儲運基地建設。充分利用中石化濟青線、膠萊線、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中石油泰青威線氣源,加強區域輸氣管網建設,建設膠州門站至黃島、膠南以及董家口至膠南、黃島高壓管道,形成多氣源聯通的高壓輸氣環網,完善中心區及各功能區次高壓—中壓供氣環網建設,實現天然氣管網全覆蓋。 在新能源開發上,建設大唐黃島、國華寶山等風電發電場,積極開發海上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加強污水源熱泵、海水源熱泵以及地源熱泵利用,提高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全面推行階梯式水價 亮點 按照區域統籌、開源節流原則,實現本地水源、客水與非常規水源的科學配置與綜合利用,實現供需平衡。 建設白馬河至董家口水源配置工程,日供水4萬立方米,保障董家口近期開發建設。推進沐官島水庫建設。加強白馬河、吉利河、甜水河、潮河、風河攔蓄水工程建設。研究建設張倉水庫(鐵山水庫東庫)。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實施董家口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大煉油二期配套海水淡化工程,擴大黃島電廠海水淡化規模,實現日供水22萬立方米。推進棘洪灘水庫至黃島水源配置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16萬立方米。利用南水北調工程和日照、濰坊水源,擴大新區水源保障能力。 加強水資源節約,全面推行階梯式水價,對不同水源和類型用水實行差別水價。完善中水回用管網,積極開展中水回用和海水直接利用,發展分質供水。制定產業節水門檻,限制高耗水項目發展,提高水重復利用率,2020年日再生水利用達到13萬立方米。 2020年城區供熱率達85% 高標準建設供水供熱系統 整個新區在給排水方面,優化完善水廠布局,建設紅石崖水廠、董家口水廠、黃島海水淡化廠,董家口海水淡化廠,實施膠南第一水廠遷建、第二水廠擴建工程。加強供水配套管網、調蓄設施建設,日綜合供水能力達到96萬立方米。統籌污水處理設施配置,完善污水收集與處理體系,新建董家口、靈山衛等污水處理廠,擴建中科成、龍泉河、泥布灣、鐮灣河等污水處理廠,到2020年日污水處理能力達到66萬立方米,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完善中水回用系統,回用率達到20%以上。 在供熱上,統籌擴建黃島電廠、北部熱源廠、黃島南城區熱源廠等熱源,新建大唐膠南城區熱電、華能董家口熱電等熱源及配套管網,整合新區熱源廠及管網資源,實現供熱資源共享和有效利用。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方式,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供熱,提高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供熱比重,到2020年城市集中供熱率達到85%。 在垃圾處理上,統籌配建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設施,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建設抓馬山、紅石崖、膠南城區、董家口及城鎮大中型垃圾轉運站,規劃建設新的垃圾處理場。推進新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亮點 河海兼顧力保碧海藍天 環境保護是西海岸新區建設的重中之重。根據發展規劃,西海岸新區建設堅持海陸統籌,河海兼顧,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標準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膠州灣區域實施以海洋環境容量為基礎的總量控制制度,逐步改善膠州灣生態。加強董家口臨港產業區污染防治,優化產業結構,推行清潔生產,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和標準,有效控制陸域污染物排放。加強南辛安河、豆金河等河流污染整治和小流域綜合治理。防止船舶航行、海上傾廢導致海洋污染。以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為重點,加強對燃煤、機動車和董家口港區礦石、煤等揚塵污染防治。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強農藥、化肥和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 另外,還將強化臺風、風暴潮、赤潮、滸苔等突發災害預報預測。完善船舶溢油、化學品泄漏或爆炸等事故應急救助設施,強化突發性事件應急響應系統。實施海堤強化加固和重點功能區防洪工程,沿海重要地段防護能力達到50—100年一遇標準。 管委會落戶膠南朝陽山 青島市已啟動了西海岸經濟新區建設。目前經濟新區管委會機構暫時在黃島區租賃的寫字樓內辦公,今年上半年將啟動西海岸經濟新區核心區建設,其中在膠南朝陽山附近建設CBD核心商務區域,區域涵蓋范圍17平方公里,管委會也將在此辦公。 西海岸經濟新區定位于國際高端海洋產業集聚區、國際航運樞紐、海洋經濟國際合作示范區、國家海陸統籌發展試驗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先導區。在規劃布局上實行“一核五區”,“一核”即新區中心區,“五區”即保稅功能拓展區、國際經濟合作區、董家口經濟區、國際旅游度假區、古鎮口服務保障區等五個經濟功能區。率先啟動六個片區,即中德生態園、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試驗區啟動區、董家口臨港經濟區產業區、核心區中央商務區、海島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啟動區、董家口臨港經濟區旅游宜居區。產業發展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導向,構建“531”海洋特色產業體系,“5”即做強海洋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海洋高端石油化工產業、航空產業、海洋新興產業等五大臨港先進制造業,“3”即大力發展海洋運輸物流業、海洋文化旅游業、涉海金融服務業等三大海洋服務業,“1”即提升發展現代海洋漁業,完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國際航運樞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