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清晨,26歲的陽新青年黃太銳與弟弟黃太風、妹妹黃紅作出“賣腎救父”的決定。隨后,他們走上武漢街頭,用一場悲情的“賣腎秀”來博取人們的同情,拯救自己身患白血病的父親。事件轟動省內外。 ????“我理解他們的苦衷。”昨日上午,一位母親走進本報,講述自己“賣腎救子”的真實經歷。 ????兒子患病 15萬積蓄一個月耗盡 ????與這座城市的許多家庭一樣,李云(化名)一家的生活原本平靜、快樂。父母退休,夫妻倆每月有兩千多元收入,兒子學習認真,而且懂事。家里也有了存款,再過幾年,他們還準備在中心城區購買一套寬敞明亮的新房。 ????然而,意外猝不及防地到來,打碎了所有的美夢。 ????2010年5月,李云13歲的兒子突感不適,在黃石多家醫院診治無果后被轉送至武漢協和醫院,診斷結果卻如晴空霹靂惡性淋巴瘤白血病! ????“僅僅兩個療程,家里15萬元的積蓄就全花完了。”李云說。這些錢,她和丈夫足足攢了14年,但卻只抵一個月時間的治療。 ????募捐苦旅 她跑遍京城慈善機構 ????與許多家庭一樣,為了挽救自己的親人,李云一家展開了一場中國式的救親行動。 ????為了延續孩子的生命,李云一家除了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借錢,也開始向媒體求助,向社會求助,向政府求助。 ????“省內能跑的部門和慈善機構都去了,沒人回應。”李云說。倒是民間人士給她帶來了意外的驚喜。“勁牌公司董事長吳少勛一次性捐了10萬元。”她說。 ????2010年8月,揣著這筆救命錢,李云帶著兒子轉至北京道培醫院治療。但她很快發現,在“看病貴”的大山前,她帶去的錢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持續的治療需要更龐大的一筆資金,而這根本不是她這個普通家庭所能支撐的一個下崗,一個每月僅一千多元的工資。 ????為了尋找更多的籌錢渠道,李云開始在網上關注北京的各類基金會。她將這些基金會的地址抄下來,白天安頓好兒子后,就只身一人乘公交、轉地鐵,在北京城走街串巷。從成龍慈善基金會到李連杰的壹基金,再到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她幾乎跑斷了腿。令她欣喜的是,北京新陽光撥給她7萬元的資金。 ????懂事的兒子為了給母親分憂,開始給市長、省長寫信,最終籌到了1萬元的費用。 ????5萬賣腎 只想讓兒子多活一天 ????與陽新三兄妹一樣,當所有的辦法都被嘗試,當所有值錢的物品都進行變賣后,李云所能想到的便只有自己的身體。 ????器官。那恰好是另一部分病患正在渴求的東西。 ????2011年9月,由于借來的治療費再次用完,李云一家陷入絕境。她想到了賣腎。在網上,她搜索到石家莊一家可進行腎交易的地下醫院。 ????“一個腎5萬元,我當時無路可走,只能用這種方式籌錢了。”李云說。一切都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為了方便取腎,李云讓媽媽趕到北京幫忙照顧兒子,然后獨自趕到石家莊。 ????所謂的醫院,其實是一間設在地下室內的“黑手術室”。買方人員稱,可當場取腎,然后觀察幾小時后即可拿錢走人。 ????躺上手術臺前,李云想到了兒子。“他正在進行化療,如果我因取腎出了問題,誰來照顧他?”李云回憶,她當時心情十分復雜。她告訴記者,自己中止賣腎交易的原因還與價錢有關。 ????走出地下室后,李云哭了。 ????這時,母親打來了電話,追問之下,李云講述了剛才的經歷。電話那頭的老母親大聲呵斥女兒不該做這樣的傻事,李云則哭著回答:“媽媽,你為你的女兒著想,我也要想為我的兒子著想,我只想讓他能夠多活一天!” ????電話里,母女倆痛哭不已。 ????悲情求助 也存在“市場競爭” ????兒子患病后,李云嘗盡人間冷暖。她告訴記者,即使是求助,也存在市場競爭同一家機構,有很多人上門求助。資金有限,要獲得救助,求助者需要噱頭、需要創意。 ????“我身邊就有一個例子,有一個福建的家長,把患白血病的孩子領到一處重要場所去乞討,結果解決了一百多萬元的醫藥費。”李云說。她也想過這么做,但兒子很懂事,勸她:“媽,這是違法的,我們不能去干。” ????對此,李云很想不通:“為什么求助還要靠噱頭?”她說,在她看來,當民眾遇到困難時,政府公共救濟應該是第一選擇。政府用公共財政建立起一個社會保障網,最大程度地把弱者的生存保障納入其中。 ????目前,李云為救治兒子已經花去了70多萬元的費用,但病情仍未好轉。“我已經借遍了所有認識的人,求遍了所有慈善機構,現在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采訪結束時,這位可敬的母親流著眼淚說道。回憶曾經的賣腎經歷,她稱:“如果他們當時給10萬元,我肯定會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