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藍色硅谷”,毋庸置疑地成為了青島上下的強烈共識和一致選擇。 如果在網上搜索 “青島藍色硅谷”,那必定是一個熱得發燙的字眼。 一項地域性的發展戰略,何以得到當地百姓如此高度的認同和一致擁護,答案只有一個,它契合了所有天時地利的重要因素;它迎合了人民群眾激昂的發展愿望;它是唯一一項使海濱青島盡顯優勢、迅速崛起的戰略構想。 “硅谷”是什么?是美國舊金山灣區自圣克拉拉至圣何塞的近50公里長的一個狹長山谷。“硅谷”干什么?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第一家電子生產企業落戶以來,已有1萬多家高科技企業云集于此,因產品皆與高純度硅有關的半導體、電子計算機產品相聯系,“硅谷”之名便不脛而走。“硅谷”有多大的實力?且讓我們屈指數來,思科、英特爾、惠普、蘋果、谷歌……等等,這些如雷貫耳的國際一流大公司,就扎根在硅谷;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在硅谷周邊環伺而立,隨時提供一流的科技與人才支撐…… 我們明白了,硅谷是一個人才高度聚集、科技高度聚集、信息高度聚集的無與倫比的產業高地! 長期以來,我們聽到了太多的抱怨,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科研與生產嚴重脫節;人才流失嚴重、缺少施展才能的科技平臺。這些問題現實存在。這也僅僅是列舉了現象。所有這些問題的癥結所在,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科研模式,是研究—孵化—市場之間的嚴重互不關聯,老死不相往來。不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硅谷式的創新機制就無從談起,硅谷那樣的科研成果爭相涌流的景象就永遠無法實現。 因而,打造藍色硅谷,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創新,一種制度的創新,一種體制的創新。只有企業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只有研發、孵化、走向市場真正成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市場和效益的導向作用進入了藍色硅谷企業的每一個生產、經營環節,我們自己的“硅谷”才算有了生存和競爭的潛力。 政府為所有的海洋科研、生產企業搭建了一個優良的創業平臺。這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在我們的“硅谷”里聚集項目,在我們的“硅谷”里聚集人才,甩開膀子大干一場吧。 打造中國的藍色硅谷。打造世界的藍色硅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