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作者:網絡轉載 新華社重慶2月13日專電(“中國網事”記者周凱)老父親去銀行存養老款,結果被騙買了保險產品,到期之后不但沒有收益,反而還虧了1.2萬元近日,有網友發帖描述了父親“存單變保單”的受騙經歷引發網友熱議,數百名網友紛紛跟帖曬自己也被銀行和保險公司“忽悠”的類似遭遇,并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維護儲戶權益。 近年來,銀行在代理保險業務過程中誤導銷售、額外收費等亂象突出,“存單變保單”的事件時有發生。為此,中國保監會、中國銀監會于2011年3月7日聯合發布《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監管指引》(下稱《監管指引》),明確規定保險公司人員不得派駐銀行網點,銷售人員不得誤導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規定出臺近一年,為何難成保險銷售亂象“緊箍咒”?“存單變保單”現象為何仍屢禁不止?“中國網事”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30萬養老款竟成一張保單 網友紛紛曬被騙買保險經歷 近日,大渝網一則名為《網友訴說:老人30萬存款,沒了》的帖子引發網友熱議。發帖網友稱,父親去銀行存款,一名穿著類似銀行工作人員的人向父親介紹一款高息理財產品,不但三年后可收回本金、每年分紅,還免費贈送一份十年期的保險,老人信以為真,陸續存了30萬。三年之后產品到期,父親去銀行一查才知道自己30萬養老款買的是一份長達30年的分紅型保險產品,現在本金取出來不但沒有收益,還要虧1.2萬元。 此貼引發網友共鳴,“我婆婆也遭保險公司騙慘了”、“我媽媽也被騙過”……數百名網友紛紛跟帖曬自己也被銀行和保險公司“忽悠”的類似遭遇。網友“放羊的新星”說:“我也被他們誤導了,當時去銀行存錢,誤以為賣保險的是銀行工作人員,稀里糊涂就買了,每年交一萬,要交三年,保險期限10年,這不馬上要交第三次了,沒辦法還得交,現在如果退保的話就虧慘了。” 網友們對這種誤導儲戶購買保險的行為感到十分氣憤。網友“長大安”說:“無良啊無良,老人家的錢都騙!”網友“油條”說:“明明是保險公司,卻打著銀行的旗號,這種做法的確可惡,就是一種欺騙。” 一些網友表示,由于在買了保險后很難拿出有力證據證明是誤導銷售,所以維權十分艱難,不少上當者只能選擇吃啞巴虧。發帖網友說:“事情出了后,保險公司卻說,如果我們認為真的是保險業務員通過欺詐的形式,誘導老人購買保險的,就應該出示錄音證據。一個老人,怎么又想到錄音呢?” 網友認為,除了要追究保險公司的責任外,銀行也難辭其咎,并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維護儲戶權益。網友“絨絨”說:“某些銀行,難道沒有責任嗎?某些機構難道真的不知道嗎?某些部門是不是也該出面管管了。” “駐點”變“巡點” 部分銀行網點仍有保險公司人員常駐 針對近年來各地出現的“存單變保單”事件和糾紛,中國保監會、中國銀監會聯合發布的《監管指引》規定,商業銀行網點銷售保險產品的應當是持有相關資格證書的商業銀行銷售人員,商業銀行不得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全面客觀介紹保險產品,不得將保險產品與儲蓄存款、銀行理財產品等混淆,不得夸大保險合同的收益,不得誤導銷售或錯誤銷售。 一些網友稱,新規出臺之后銀行里仍有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在推銷保險產品。記者近日走訪了重慶市數十家銀行網點發現,部分網點確有保險公司駐點。 在中國建設銀行重慶渝北支行大慶村分理處,記者問近期有哪些理財產品,一名女員工熱情地向記者介紹一款年收益率達7.5%、為期3年的理財產品。這名女員工穿黑色呢大衣,與銀行黑色西裝工作服十分相似,胸前還別有“大堂助理”的建行工牌,編號“80102”,但無名字。記者索要產品介紹,該員工邊遞宣傳單邊支支吾吾地說是建行和中國人保共同推出的理財產品,三年之后本息都可取出,且存得越長收益越高,最好存6年以上。記者問怎么跟保險公司聯系,該員工則爽快地說:“我就是保險公司常駐銀行的員工,如果我調動了還有其他員工常駐這里,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聯系我們。” 新規出臺近一年,為何難成保險銷售亂象“緊箍咒”?“存單變保單”現象為何仍屢禁不止? 據銀行知情者透露,目前保險公司公信力差,穿著跟銀行職工一樣、在銀行網點銷售保險產品可以減少消費者的抵觸心理,在銀行推銷保險已經成為保險公司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同時,保險公司在銀行駐點會給銀行一定的費用和提成,能增加銀行中間業務收入。 重慶市保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可以實現雙方資源互補,在《監管指引》出臺前,不少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允許保險公司人員常駐銀行網點銷售保險。但這個過程中,誤導銷售、額外收費等問題所引發的糾紛也比較突出。文件出臺后,重慶市保監局聯合重慶市銀監局組織全行業自查自糾,對各保險公司和各銀行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抽查、暗訪,對違規的5家保險公司和3家銀行的8個網點進行了處罰。 重慶市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一些保險公司對銀保專管員的管理模式由以往的“駐點”轉變為“巡點”,即一名專管員負責往返多個銀行網點之間,加大了監管難度。重慶市保監局提醒消費者,在確認自己被誤導購買保險后,應妥善收好憑據,及時到保險公司或者監管部門投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