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拿鐵、摩卡、卡布奇諾、星冰樂……在冬日慵懶的午后,享受著陽光,坐在咖啡店里喝咖啡、上網、看書,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如今,咖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咖啡因,為在快節奏城市生活中拼搏的人“提神”,而咖啡店中浪漫的氣氛,也給眾多“小資”們提供了一個“玩調調”的好去處 。 星巴克,是一個人均消費30元至70元之間的咖啡品牌。聲稱采用最高標準進行采購烘焙,并承諾提供最新鮮 12月20日,記者應聘星巴克咖啡吧員,感受星巴克從咖啡制作到日常管理的層層環節。衛生方面,星巴克做得幾乎無懈可擊。但有一些內幕,如果不是對星巴克有充分了解,消費者或許永遠也不會知道…… 保證每杯星巴克的口味是統一的 12月18日,記者來到星巴克佳世客店,培訓老師檢查了記者的健康證和職業資格證后,拿出了四本培訓手冊,讓記者簽上名字。她告訴記者:“一個月的培訓期,這四本書就是你的教材,沒事就拿出來看,把內容記熟,我會不時地提問你。培訓分三個模塊,每結束一個模塊,店經理會給你認證,最后三個模塊全部結束后,會有一個總認證。所以你要好好準備。” “對了,我看看你的指甲。”布置任務中,培訓老師突然來了這么一句,記者伸出手,培訓老師說:“不行,太長了,回去全部剪短,明天檢查。” 之后的幾天里,培訓老師每天都會拿出時間對記者進行一對一授課,用到的資料也十分繁瑣,有星巴克每個門店都配備的咖啡辭典,培訓卡片等,培訓中記者的筆記也做了不少。培訓同時,老師會不時進入咖啡吧臺進行實際演示。記者發現,成為一名合格的咖啡吧員要歷經三個模塊的學習,四次考試。 “下午就要‘認證’了,趁休息抓緊看看書。”小李(化名)是剛來不久的兼職咖啡吧員,與記者的培訓進度不同,認證不僅要考理論知識,還有更為重要的咖啡吧臺操作,要求咖啡制作快速準確,配方不能有任何錯誤,“這樣才能保證每杯星巴克的口味是統一的。”培訓老師告訴記者。 此外,星巴克咖啡吧員之間傳遞飲料信息時一律用英文,所以各種咖啡飲料、配料的英文和縮寫要求吧員熟記。如果標記杯子時的英文發生錯誤,就會造成操作臺的失誤。 星巴克月薪不高,每月1700元,不包食宿,但每天員工可以帶走兩杯星巴克飲料,目的是讓員工熟悉每種咖啡的口味。每天上午,員工內部會有“品嘗時間”,研磨各種咖啡豆,搭配甜點進行“tasting”。這種品嘗由于是最原始的咖啡,而不是咖啡飲料,所以會要求員工分步品嘗,細細揣摩咖啡的香氣、醇度、酸度,每次還要寫下品嘗心得。記者了解到,有的星巴克員工還考到了咖啡大師的執照。 手碰到咖啡杯沿,扔掉重新做 當記者第一次走進星巴克后廚時,就感覺到與以往暗訪過的餐飲企業不同。員工休息處的桌椅擺放整齊,地面干爽潔凈,沒有以往更衣間會有的異味。良好的第一印象讓記者對星巴克整個衛生標準產生了好奇。 有一次,記者在休息時間想進吧臺接杯水喝,剛邁進吧臺,一位咖啡吧員便攔住記者:“你沒帶圍裙怎么就進來了,出去帶上。”記者指了指就在手邊的飲水機說:“我就接杯水,不干別的。”那人接著說:“那也不行,穿好圍裙洗了手才能進吧臺。” 像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培訓老師非常在意工作中的細節,常常糾正記者工作中的疏漏。比如,每一個星巴克的員工,上廁所的時候一定要帶著拖把,以便節省時間清潔廁所。吧臺內幾個桶內的消毒水,擦洗不同區域的消毒水配方比例不同,浸泡的抹布也不同,用顏色區分開來,定時更換。只要是顧客購買的食品,如果必須要碰觸,就要戴上一次性手套,手如果碰到杯沿,咖啡就要扔掉重新做。 有一次,記者在做好一杯咖啡后,奶油罐的把手不小心蹭到咖啡頂部的奶泡,被另一位吧員看到,拿過那杯咖啡說:“這杯不能給客人了,倒掉重新做。” 還有一次,培訓老師在為記者介紹茶包時,記者由于好奇,伸手拿了一個茶包出來看,培訓老師連忙訓斥記者:“誰讓你用手的?”接著,這個茶包也被“拋棄”了,從此記者再想拿什么東西時,都要在附近找一找有沒有鑷子之類的輔助工具。 消毒柜每個餐飲企業都有,但在星巴克,消毒柜不是擺設,而是一個非常忙碌的工具。星巴克規定所有使用過的餐具、加工咖啡的設備用后必須“過機”,也就是入柜消毒。每天早上,咖啡吧員還得從前一天晚上剛剛消過毒的餐具中挑出5個“不夠干凈”的,再次打磨杯子上的瑕疵,重新“過機”清洗,可謂“用心良苦”。 顧客永遠都是對的 記者在星巴克的幾天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星巴克在用一種近乎“浪費”的態度維護咖啡質量。一杯咖啡多加了一泵糖漿,扔掉;稱咖啡豆時灑落在秤上的咖啡豆,扔掉;用牛奶奶缸蒸了豆奶,為了怕顧客對牛奶過敏,倒掉換奶缸重新做。 星巴克有很多熟客,很多人每天都會來星巴克要一杯咖啡,有位顧客的最高紀錄是一天在星巴克喝了11杯咖啡。面對這些忠實顧客,星巴克如果出了疏漏,會盡量“知錯就改”。有位咖啡吧員前一天做了一杯摩卡多加了一泵摩卡醬,第二天這位顧客來時,吧員主動詢問她有沒有覺得口味有點不一樣。然后遞給了她一張星巴克歉意券,可以免費點一款任意咖啡。 顧客永遠都是對的,體現在對待顧客的態度上。比如顧客點了一杯摩卡,而摩卡剛剛做好,顧客又改口說自己明明點的是拿鐵,那么摩卡就倒掉,重新做拿鐵。“無論顧客要求多么無理,我們能做到盡量滿足。”一位吧員告訴記者。 這就是星巴克要求員工對待工作的責任感。在對待像記者這樣的新員工時,每一個老員工都常在工作的各個方面提醒記者注意忽視的細節。記者在休息時,隨意看著星巴克的杯子展架時,一位老員工在觀察記者一會后,叫住了記者說:“雖然你現在是休息時間,可你還是要注意一些細節,你看完杯子有沒有把杯子的logo朝外?有沒有將杯子柄朝右?空出的位置有沒有補齊?這樣就能減輕正在工作的員工的工作量了。” 為了保證每杯咖啡的口味統一,星巴克的咖啡全部是統一采購的進口咖啡豆,糖漿配料也都為進口原料,在稱量咖啡豆時也力求精確。 記者手記 改掉瑕疵,星巴克會更好 星巴克在中國的發展非常迅猛。就在記者進入星巴克的前幾天,星巴克青島巴黎春天店悄然開幕。這已經是星巴克在青島的第11家分店,而距離星巴克進駐青島不過6年的時間。 “星巴克真的這么好嗎?”這是記者暗訪后與人交流時聽到的最多的話語。大家似乎對于有著各種各樣問題的企業司空見慣,認為這是一件在中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對于一個對衛生標準的要求近乎苛刻的企業 ,報以難以置信的態度。 其實,沒有哪一個行業是十全十美沒有絲毫破綻的,但作為一個世界級的知名品牌,這個美國企業在中國土地上,對于產品的生產環節的各種標準似乎更有發言權。并不是“存在即是合理”,而是統一標準、同一口味才是王道。 星巴克的每一個員工都會收到一本《咖啡護照》,第一頁寫著:“在這里開始你的咖啡之旅吧!”每喝一種咖啡便可以貼上一張對應的郵票,每一位星巴克員工在工作崗位上收獲的不只是勞累和薪水,星巴克還為員工提供了一次開啟另一種生活體驗的機會。 記者在星巴克的幾天,培訓老師要求非常嚴格細致。因為在他眼中,記者總有一天會單獨為顧客制作一杯星巴克咖啡,而每一杯咖啡都是一次建立在顧客心中形象的機會。 反之國內的某些大品牌,一次次浪費甚至消費在顧客心中的建立的寶貴形象,將自己一次次置于瀕臨崩潰的邊緣。 這不是一篇廣告,相信改掉瑕疵,星巴克會更好。 |
上一篇:青報集團新聞書畫院成立五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