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怕”三類病人 寧吉順告訴記者,麻醉科天天與各種各樣的病人打交道:從高齡的老人,到剛出生幾天的嬰兒,他都碰到過。他認為麻醉難度最大的有三類人,一是高齡老人,二是孕婦,三是小孩。老人容易隱瞞病情,這給手術帶來了很多困難;而給孕婦做手術是壓力最大的,因為現在孕婦大多是80后,很多是獨生子女,打針的時候,她們時常會大聲亂叫,影響了麻醉師的判斷;因為小孩年齡小,很多藥都不能用。 今年年初,一名年僅1歲、體重14公斤的先天性白內障患兒進行手術。寧吉順在患兒氣管內全麻,配合眼科醫生施行了左眼白內障截囊吸取術。“這個患兒年齡太小,而且體重偏大,全麻風險很大。我們開始打算運用氯胺酮麻醉,但考慮到全程遮蓋面部手術,且手術時間具有不可控性,尤其是此種麻醉下所引起的呼吸道問題,幾乎無法順利處理,更難保持呼吸道通暢,風險較大。” 在與眼科醫師討論后,寧吉順毅然決定實行插管麻醉。手術麻醉過程十分順利,術后患兒很快蘇醒,無任何麻醉不良反應,一周后康復出院。 麻醉師是無名英雄 對病人來說,在整個治病過程中,主治醫師是他們最熟悉的,病人幾乎每天都要與主治醫師打交道。而病人一進手術室,則先由麻醉師為病人做各項準備,一切就緒后,由主治醫師做手術;術中,麻醉師要嚴密監視病人情況,做好各種保障;術后,主治醫師下完醫囑,就可以去休息,麻醉師還要守著病人,直到情況穩定后,才能離開。整個手術過程,麻醉師都穿著無菌的手術衣,戴著手套和口罩,只露出一雙眼睛,病人康復出院了,連麻醉師的廬山真面目都無法看到。 術后許多病人和家屬對主治醫師千恩萬謝,而麻醉師可能會被遺忘。他們是無影燈下的無名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