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15位最終人選的產生,備受全國廣泛關注、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的山東省公開選拔副廳級領導干部工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從1800多名報名者中,歷經6道關口,選出15人,這是一次精心、審慎、細致的選拔! 不論是“過五關斬六將”的最終勝出者,還是止步于各個關口的眾多考生,都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次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選拔! 目光向全國 齊魯敞胸懷 6月1日,山東省公開選拔副廳級領導 一次性拿出16個副廳級職位面向全國進行競爭性選拔,力度之大在山東省前所未有。盡管山東從1996年就開始探索和嘗試公開選拔領導干部,但那時的選拔范圍僅限于省內。2008年,山東省首次把視野投向全國,公開選拔省管企業高層經營管理人員。這次面向全國考選省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副廳級領導干部,在山東尚屬首次。 再看考選職位。這次拿出來考選的16個職位,既有省法院、團省委等政法群團單位,也有省商務廳、省人口計生委等政府機關;既有山東社科院、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等科研機構,也有山東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這些職位涉及多個領域,個個重要,個個關系全省發展大局。 招考消息一經公布,便引起省內外大批才俊的熱情關注,1800多人通過網絡進行報名。經過資格審查,共有1207人符合報考條件。報考人員分布廣泛,遍及中央直屬單位和29個省區市;學歷層次高,博士占33.89%,碩士占41.92%;年齡較輕,平均年齡僅有41.9歲;整體素質好,多數是所在單位領導干部或業務骨干,相當一部分具有基層領導工作經歷。報名最多的職位高達241人,遠超“百里挑一”。這次選拔意料之中地成為高層次人才薈萃的“競技場”。 面向全國招賢納士,此舉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評價。來自黑龍江省的一位考生在報名時說:“山東這次面向全國公選領導干部,拿出的職位多、分量重,體現了五湖四海攬人才的博大胸懷,體現了山東省委、省政府的大視野、大境界、大氣魄,我很想利用這個機會來山東干一番事業。” 湖北省的一位考生說,山東這次公選領導干部,規模之大,形式之新,前所未有,震撼人心,充分體現了良好的用人導向,必將極大地激發廣大干部的干事創業熱情。 山東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柳麗華報考的職位是山東農業大學副校長,她說:“山東大學屬中央駐魯單位,能夠允許我報名競爭,表明了山東選人用人的開放性、包容性,表明了山東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堅定性。這必將吸引更多人才關注山東,踴躍參與山東發展。” 浙江省舟山市委黨校副校長孫建軍,出于對“山東機遇”的向往,報考了省僑聯副主席職位。他說:“山東正在建設一藍一黃兩大經濟區,前景無限美好。作為年輕干部,我要拓展視野,開闊眼界,在‘山東機遇’中尋找自我發展、施展才華的機遇。”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新聞發言人劉永巨,作為面試主考官之一,主持了三個小組的面試。他說:“在面試中,我高興地看到,考生狀態好,個個表現優秀,減一分都再三琢磨。看來,只要放眼全國,敞開胸懷,優秀人才一定會選出來!” 開放的姿態,寬闊的胸懷,齊魯大地成為八方才俊熱切向往的地方。 業務不過硬 難過筆試關 6月25日上午,1000多名應考人員走進設在山東經濟學院的考場。工作多年之后,他們似乎又回到了當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時代。可這次考試,與當年的高考很不一樣。 “試題定位很準,很貼近實際,有的還相當前沿,一點死記硬背的內容都沒有,完全是考能力、考素質、考水平。沒有過硬的本事,絕對過不了關!”來自鄭州市委黨校的丁淑杰,報考的職位是省委黨校副校長,他一走出考場就對記者說。 丁淑杰進一步解釋說,考題既有論述題,也有案例題,涉及教學與科研轉換、教學改革方向以及如何更好發揮黨校主陣地作用等內容,只有了解高校、熟悉高校工作、有解決類似問題實際經驗的人,才能回答好這些問題。“考題確實出得好,很靈活,針對性強,體現了所報考職位的要求。” 同樣來自鄭州市委黨校的許女士,報考的是山東社科院副院長職位。她的感覺是,命題人員“用心良苦”。“三道試題,前兩個是領導藝術、領導科學問題,考查的是一個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若沒有一定經驗積累,回答起來就會不得要領。第三道題是對策題,是關于如何組織人員進行課題研究的,擬真性很強,足以檢驗出應考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許女士說,這次考試不同于她以往經歷的任何一次考試。“做好這些題,只能靠長期的不斷學習和經驗積累,應考書、培訓班等‘臨陣磨槍’的辦法不管用!” 省委政研室政治研究處處長蘇慶偉說,這次筆試試題出得不偏不怪,科學合理,非常貼近實際,貼近領導干部崗位特點,來自各個領域、各個崗位的考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他說:“答題時,就自然進入了試題設計的情景之中,去思考很現實的問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試題考的是如何運用理論去分析、解決具體問題,而不是就理論考理論。” 省商務廳副廳長這個職位,要求應考者具有一定外語水平。來自省商務廳的考生崔洪光說,試卷最后一題是介紹外商來山東投資,要求用外語表達。他說,雖然這道題滿分僅10分,但體現了這個職位必備的條件。 “一職一卷”,即針對15個崗位命制15套試題,是這次考試的突出亮點。為增強試題的針對性,做到“人崗相適”,省公選辦委托中組部考試與測評中心,對考選職位逐一進行了職位訪談,聽取各考選職位單位主要負責人的意見建議,明確了命題的原則和方向,盡量做到試題內容貼近當前實際,貼近崗位特點,貼近領導干部的實踐活動,充分體現“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則,有利于全面測試應試人員的實際能力。 省旅游局副局長職位是這次拿出來考選的職位之一。局長于沖介紹說,考試之前,命題機構派人向他作過職位訪談,詳細了解這個職位人選應該具備的條件、素質、要求,聽取他對這個職位人選的意見和建議。于沖說,從考生反映的情況看,試題很有針對性,充分體現了這個職位的特點。 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黃琦對這次筆試評價說,這是一種擬態考試,這種模式更貼近領導干部的實踐活動,擬真性很強,很適合對領導干部的考察選拔。 履歷業績評價: 考得好 還要干得好 按照筆試成績,152名通過資格復審的人選進入履歷業績評價范圍。來自河南省商丘市的栗朝舉,這次報考的是省人口計生委副主任職位,他的筆試成績為69分,在同一職位排到了第10名,而他的履歷業績評價成績卻達到92.3分,按照筆試成績占60%、履歷業績評價成績占40%的比例計算,他的成績為78.32分,排名一下子上升到了第二位,進入面試范圍。這種測評方法讓很多考生覺得既新穎又科學合理。 履歷業績評價是中央組織部研發的新型人力資源測評工具,主要目的是了解應試者“學過什么、管過什么、干過什么、干成什么”,通過考察分析干部的工作經歷、任職經歷、教育培訓情況和工作業績等,評估應試人員的實踐經驗、工作能力、專業背景等與選拔職位的匹配度,確保讓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強的選得上、作風實的出得來。 省委組織部干部一處處長張淑敏介紹說,設置履歷業績評價環節,在山東省公選副廳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領導干部工作中尚屬首次。引入履歷業績評價,是因為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考評方法,中組部在不同行業、不用領域、不同地方多次使用過,實踐證明效果很好。她說,如果說筆試是從橫向對考生進行考評的話,履歷業績評價則是從縱向考評。考評領導干部,這種方法無疑更為立體,也更為全面。 浙江省麗水市考生葉贊平對這一新的考評方式欣然接受、高度評價:“我覺得這是選拔干部的一個進步,有助于全面了解一個考生平常的工作和業績,更多地了解他與考選職位的匹配度。” 來自國家商務部的考生劉健男進一步分析說,做過什么是經驗,做成什么是能力,而怎么把事情做成,體現的則是一種思維方式。履歷業績評價同時分析了領導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從更廣更深的角度評價了考生的潛力。 7月12日,履歷業績評價工作結束,根據筆試成績占60%、履歷業績評價成績占40%的方法折算,75人進入了面試和領導能力測試范圍。 面試: 伯樂相馬與賽場選馬 7月20日早7點,75位考生陸續進入候考室,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些忐忑不安,誰也不知道將面臨的是一種什么形式的較量。8點,考生通過抽簽的方式,進入自己所在的考場。 面試采用的是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形式,每個職位的5名考生與9名考官分別安排在兩個房間,每組考生都不指定召集人,根據題目自由討論,考官在另一個房間通過視頻觀察考生們的表現,根據考生的觀點思路和溝通協調、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給考生評定成績。 葉贊平說:“我們進入面試考場,一個評委也沒有,對著我們的只有兩架攝像機,這是以前從來沒碰到過的。感覺很新鮮,又很公正,避免了考生跟考官之間直接交流,進一步體現了公正性。” 記者透過門窗玻璃觀看,覺得這不像是一場考試,更像是高校學生的一場討論課。可以看到,討論問題時各小組風格迥異,這邊唇槍舌劍,那邊卻是一片和諧,各位考生都盡可能展示自己的風采。 孫建軍說,這次討論的是一個關于“幸福感”的話題,這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人人都有話說,這樣的題目可以考查出考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走出考場,葉贊平還在與“考友”們熱烈討論,意猶未盡。他說:“考試結束了我們還在繼續談,這說明命題的水平很高,切中了時代發展的關鍵點,碰觸到了考生們的興奮點。” 這種不和考官見面的面試方法,讓考生們覺得非常新穎,讓考官們的評價打分更加公正。張淑敏說,這樣的測評方法是一種“伯樂相馬”與“賽場選馬”有機結合的方法,是省公選辦經過多方考察、多次比較后集成創新的結果。 面試之后,考生接著面對的下一個環節是領導干部能力測試。 領導干部能力測試采用的是中組部考試與測評中心開發的系統,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以領導干部的不同工作情景案例為測評內容,綜合測試應試人員的實際領導能力和崗位勝任能力。測試結束后,計算機系統自動給出每位考生的成績。 北京市考生張先生說:“模型很科學,我們考得也很新鮮。要在現場情景中去看你的選擇、看你的判斷,一個題能看出一個人處理問題的思維角度,能夠比較真實地看出一個干部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應邀擔任面試考官的山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商志曉說,這個系統具有試題內容密切聯系領導工作實際,測評要素突出檢測實際領導能力的特點,與筆試、面試構成互補,有利于更全面地評估應試者的崗位勝任能力。 按筆試占30%、履歷業績評價占20%、面試占30%、領導能力測試占20%的比例計算綜合成績,每個崗位的前三名進入體檢范圍。體檢結束后,45人進入考察范圍。 經過認真、精心、慎重考察,15個職位的人選最終確定。同時,在這次公選中進入前三名的考生,經考察后都將作為副廳級后備干部,實現“一次投入、多次使用”。 用制度規則保證透明度 作為“兩代表一委員”之一的考場巡視員,省政協委員何愛華在經過了對筆試、面試、人機對話測試的巡視監督后,她說:“這次公選,無論在制度設計還是程序設計上都比較完善,給全國各地的人才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這是一個選人用人的‘陽光賽場’。” 省公選辦的負責同志介紹說,省委在安排部署這次公選工作時明確提出,要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堅決做到陽光操作、公開透明、公平公正。 按照這一要求,省公選辦對這次公開選拔作了全程公開。從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到考察、任用等各個環節的情況和信息,及時通過新聞媒體對外公布,使社會各界了解考選進展情況。同時,吸納紀檢監察部門人員參加公選組織工作,邀請部分“兩代表一委員”參與筆試考場巡視、面試現場旁聽。媒體記者也應邀進入現場采訪,了解情況,多角度宣傳報道。此外,省公選辦還設立專門舉報電話,受理群眾舉報,及時調查處理反映的問題。 應邀參與公選工作的省紀委第一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王亮說,這次公選的確做到了“陽光操作”:一是嚴細工作程序,二是全程公開,三是強化監督,四是嚴肅工作紀律。 陽光操作、公開透明、公平公正,這一要求貫穿在公選工作的各個環節: 資格審查——資格初審十分嚴格,有近600名報名人員沒有通過資格審查。根據公選相關規定,資格初審人數與所報職位的比例不能低于10:1,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一職因為沒有達到這一比例要求而被取消。 筆試——記者在現場看到,筆試組織工作十分嚴密,井然有序,考點實行全封閉,監考人員通過抽簽決定自己的監考場次,無線電信號監控車全程監控。 筆試閱卷——18位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專家通過專業電子閱卷系統隨機閱卷,同一試題至少有兩人評閱,最大限度減少主觀誤差,保證打分嚴格公正。 履歷業績評價——為確保公平公正,測評工作在異地進行,中組部考試測評中心從省外抽調部分領導干部和從事干部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專家進行評價,山東省沒有人員參與。一份份履歷表,怎樣才能保證上面的內容真實有效呢?省公選辦采取了四項措施:一是要求考生簽訂誠信承諾書;二是干部主管部門審查考生填寫資料并提供干部履歷表和審核意見;三是工作人員對照干部檔案和材料原件對有關材料審核把關;四是對進入考察范圍人選的工作經歷業績等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面試——考官臨時抽簽確定面試小組,考官考生分處兩室,現場打分、現場公布,避免了暗箱操作。省法制辦的一位考生說,面試結束宣布分數時,才知道給自己打分的考官長什么樣! 領導能力測試——山東農業大學的一位考生走出考場時感慨道:人機對話,科學公平,不論分數高低,我都心服口服! 在經歷了各個環節之后,蘇慶偉有著更深的感觸:這次公選,給所有考生搭建起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考生沒有任何顧慮,只需專心考試,展示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對這次公選,劉永巨作了這樣的總結:通過陽光透明的操作、嚴謹公正的程序,打造“陽光賽場”,選出優秀人才。通過公選,給全省廣大領導干部一個鮮明導向:要學習,要實干,要盡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現在看,這兩個目標已經實現! 競爭性選拔干部,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群眾的呼聲。我們欣喜地看到,陽光下的公開選拔,激活了一池春水,一批又一批優秀領導干部將脫穎而出,在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廣闊舞臺上施展才華、建功立業。(滕敦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