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眾多政府部門下派的行政性事務和公共服務事項沉淀到社區,常常讓居委會應接不暇,有人把這種現象總結為:“種了街道的地,荒了自治的田”。湛山街道黨工委書記辛民志說,作為群眾自治組織的居委會一直被當做 “小政府”,承擔了幾十項甚至上百項行政性事務。不在其位謀其政,履職時力不從心在所難免。比如社區有居民上訪,居委會只能協調,不能處置,矛盾必然“向上走”。比如,像居民樓院下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基層執行力不強的體制弊端,依托社區“三個中心”的陸續啟用,2010年7月,市南區委、區政府在所轄65個社區試點設立社區工作站,在全省首創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兩委一站、三位一體”的新型基層組織機構體系。該體系中,社區居委會回歸居民自治功能,社區工作站作為基層黨委、政府的下沉機構,將履行行政管理、公共服務等職能,負責20大項80小項行政事務工作。社區工作站站長由街道副處級領導干部兼任,各類工作人員8-9人。 ????不難發現,社區工作站的設立,其實質是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管理主體地位的延伸和強化,使城市最基礎單位的社區第一次有了政府的工作平臺。隨之而來的是,基層的工作實力得到明顯加強,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也有了大大提高。湛山街道秀湛路社區居民呂悍文對此感受頗深,“工作站成立以后,工作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我申請各項補助的時候,跟居委會申請之后要等很長時間,有時候得一年多才能辦下來。(下轉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現在我自己直接到社區服務大廳就能申請了。” ????珠海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牛魯彬介紹,改制以后“騰出手”來的各居委會,先后成立了和事佬協會、和諧樓院促進協會、親情服務協會、環境衛生監督隊、和諧樓院治安巡邏隊、為民服務維修隊等十幾家居民自治組織,“小事不出樓院片區,大事、難事不出居委會”的局面初步形成。 ????成立工作站讓社區工作虎虎生風。居民最深刻的體會就是,現在的社區能辦事了,有效解決了職能不清、推諉扯皮現象,協調能力大大增強,許多難題迎刃而解。 ????據統計,自成立社區工作站以來,市南區平均每個社區月辦結各類行政性事務達到330余件,是原來的1.8倍,群眾滿意率由原來的91%提高98.5%。 ????本報記者 姜慧麗 本報通訊員 盧 佳 |
上一篇:“三個中心”夯實為民服務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