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膠州灣隧道后天正式通車 青黃終“牽手” 大青島擁抱“同城一體”新時代 縱觀古今中外,大國崛起,無不向海而興、開海而盛?;仨倌昵鄭u的發展軌跡,如果說滔滔黃海賦予了她通達世界的廣闊空間,那膠州灣則是孕育她文明昌盛的寬厚母體。 百年來,藍色的波濤影印著城市的歷史。這片山海相擁、豐饒廣袤的土地,不但養育她的子民世代繁 如今,在藍色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關鍵時刻,青黃全天候銜接的百年夢想終于實現了!展現在世人面前的膠州灣隧道,全長7800米,以項目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施工技術最新,在中國隧道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高水平的設計、高標準的建設、高效能的管理,成為青島新世紀發展的標志性工程。 6月30日,連接東西兩岸的青島膠州灣隧道就要通車了,這開創了大青島建設發展一體化的新時代。青島東西海岸將形成合力,抱團出擊,開創美好未來。 風雨兼程 26載青黃終“牽手” 回顧青島的百年之旅,當雄姿勃發的鳳凰鼓風而行,卻因“青黃不接”的膠州灣,束縛了志存高遠的翅膀時;當輪渡運力有限,速度緩慢;高速公路里程綿長,不堪重負時;當濃霧、冰雪等極端天氣造成交通停滯時……“青黃暢通”刻不容緩的議題,嚴峻地擺在了城市決策者面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1984年起,歷經10年論證,凝結數十位專家和院士集體智慧,“南隧北橋”的建設方案終于在1993年扎實落地。進入新世紀,隨著現代化國際城市大框架逐步展開,海灣通道建設全面提速。2003年10月,市政府邀請國內著名隧道、橋梁、城市規劃專家舉行了青島海灣通道專家論證會。2004年10月,市政府舉辦了市民聽證會,社會各界積極獻言獻策,人民群眾熱情踴躍參與。英雄所見略同,民心所向統一,政府決策果斷,這是市委、市政府在重大項目決策上民主、科學、務實的又一典型范例。2006年1月13日,青島迎來春天的喜訊:隧道項目獲得國家批準。現代化的騰飛夢想在期待中終于綻放光芒! 肩負使命,銘記重托,探索前行。作為項目法人的國信集團,本著對城市負責、對人民負責,堅持國際標準、誠信精神,緊張有序、精益求精地組織籌建海底隧道工程。按照“瞄準世界一流、設計精品工程”的要求,2006年10月,海底隧道設計方案面向全球公開招標,力求體現世界水平和青島特色。面對全市上下要求盡快開工、早日圓夢的強烈呼聲,國信集團始終堅持“前期準備工作再怎么充分也不過分”的原則,排除干擾,聚精會神,圍繞整體方案、前期設計和風險控制,歷經600多個日日夜夜,一絲不茍,千錘百煉,無數次論證,無數次勘測,力求萬無一失。 20年磨一劍,萬事已經齊備,東風徐徐正起。2007年8月,黃海之濱,激情澎湃,禮炮齊鳴,膠州灣隧道正式開工,為解決工程規模大、工期短、施工量大的難題,項目部充分增加作業面,最多時達到17個,全線4個標段,夜以繼日,氣勢如虹,創造了工程單位造價最低、施工進展最快的紀錄。隧道開挖的土石方達到了300萬立方米;所用鋼材超過4萬噸,建成6座埃菲爾鐵塔綽綽有余…… 2011年6月30日,在這座城市迎來120周年的喜慶日子里,膠州灣隧道全線通車。這一歷史時刻,注定將永遠銘刻在青島—母親城的發展史上。咫尺天涯的7.8公里距離,風雨兼程的26年歷程,感天動地的900多晝夜,奮進開拓的870萬青島人,終于實現了執守百年的共同夢想。 兩岸一城 西海岸蓄勢“爆發” 膠州灣隧道對于青島意味著什么?對于西海岸意味著什么? 青島社科院研究員、城市研究所所長郭先登曾撰文指出,伴隨著膠州灣隧道及青島海灣大橋的通車,大青島時代已經迎面而來。青島消除了因膠州灣而形成的天然屏障,形成主城區半小時、城市全域1小時、半島城市群兩小時交通圈,極大地提高了區域同城化協調發展水平;展示出青島全面建立海灣型城市經濟與布局新結構,建立以高端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為主要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名副其實吸引人流、物流和商流的美麗海濱城市,形成更加適宜于居住、創業與發展,建設和諧青島與幸福青島的新環境。 兩岸一城,合理布局或許就是膠州灣隧道這條海底蛟龍的最大意義。 對于青島主城區而言,膠州灣隧道為其提供了有效的城市外延,將使青島主城區集聚多年的各種生產要素和能量,有了更為廣闊的釋放空間,市區在人流、物流、信息流方面的內部循環,從此會迅速釋放出來。青島也將更加表現出經濟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光彩,更加突出藍色經濟區核心區作用,帶動山東半島城市群、乃至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更快地發展。 對于西海岸,膠州灣隧道的作用將更加明顯。 從26年前創立到今天,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形成了強大的聚合力。目前,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公共職能、產業布局、文化積淀都達到了一定程度,具備了發展的內在動力。膠州灣隧道的開通,則提供了外部的機遇支撐。為適應開發區內外因聚合的爆發式增長,在步入同城發展的軌道后,開發區必然順應社會資源自然配置的規律,做出一定調整。這種調整,將使開發區的產業資源配置達到最佳狀態,使聚集了青島30%的工業基礎,六大產業集群奠定強大的物質基礎的開發區,發揮更大作用。 膠州灣隧道的通車還將推動西海岸由經濟區到功能區的轉化。據了解,目前,開發區高水平打造的“五大板塊”相關的總體規劃即將出臺,其實這也是開發區為迎接膠州灣隧道開通而謀劃實施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拔宕蟀鍓K”的建設目的之一,就是引領開發區向經濟、旅游、文化、教育、商貿等功能完善的城市區轉型。其中,國際旅游島的開發最引人注意。以金沙灘為界,東部旅游觀光、西部休閑度假,打造國際知名的休閑度假目的地。 完整的城市區轉型將進一步提高開發區的宜居性,提升開發區的吸引力,從而促進膠州灣兩岸的協調發展。青島開發區工委 (黃島區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西海岸出口加工區管委主任馬衛剛這樣評價:“膠州灣隧道的通車,長期以來困擾青島西海岸的跨海交通問題將會得到徹底解決,給開發區更好地承接母城輻射、融入‘同城發展’帶來直接便利,城市布局將進一步優化,城市活力進一步激發!” 快捷通道 讓兩岸居民心更近 每當別人問起孫寧芳籍貫的時候,孫寧芳總會說“青島,開發區”,這個習慣在她來青島工作的5年時間里從未改變過,盡管走出家門不遠就能看到單位的寫字樓,但在膠州灣東岸工作的她還是經常有背井離鄉的感覺。 “這灣海水將兩地生生地隔開了,無論是地域還是人心”,孫寧芳說,“你很難接受漂洋過海還是一座城的感覺。但膠州灣隧道通車后就不一樣了,我從單位下班可能坐一個小時的公交車就能到家,那時住在主城區和住在開發區又有什么分別呢?” 兩地一家,同城一體,這是膠州灣隧道的另一個重要意義。 普加網CEO謝清祿熱切地期待著膠州灣隧道的通車。作為落戶在開發區的互聯網企業,普加網對人才有著特殊的需求。謝清祿告訴記者,海底隧道的貫通,將促使島城東西岸的經濟聯系和人才流動更加靈活便利,這將讓普加網大大受益?!?0分鐘”距離,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能吸引到更多優秀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加盟,同時,交通的便捷將進一步促進開發區自身城市功能的完備,進一步推動良好人才環境的創建。在企業運營上,與市區的緊密連接,也將提供更為廣闊的業務拓展和宣傳推廣平臺,吸引更多互聯網用戶的關注和使用,為企業的品牌傳播提供良好的機遇。 家住薛家島社區的胡堯政對隧道的開通也充滿了期望。胡堯政的兒子來青島工作15年了,如今一家人居住在齊東路上。由于兒子工作較忙,為了看孫子,胡堯政每周從薛家島坐輪渡再坐公交車到兒子家,每次都要折騰上3個小時,要是趕上雨霧天氣,只能望海興嘆了。膠州灣隧道通車后,胡堯政的“看孫子”之旅將會愉快得多,出門坐上公交車,不到一個小時就能來到兒子家,不用擔心雨霧,和孫子玩夠了,隨時可以回家,方便又快捷,住在開發區,甚至比住在嶗山區還方便。 董修鳴住在江西路,因為工作關系和開發區打了半輩子的交道,已退休的他向記者講述了往返兩岸的故事?!白钤绲臅r候,去趟開發區和現在去北京上海的感覺似的,正經出趟遠門,需要早打招呼,早準備?!倍搌Q說,后來隨著輪渡的逐漸改善和膠州灣高速公路的通車,往來兩地的時間逐漸縮短了,可怎么著也得兩三個小時。膠州灣隧道通車以后,過海時間只需10分鐘,真是一個城市的感覺。 這本來就是一座城市,膠州灣隧道的通車將徹底打破膠州灣的交通桎梏,同時10分鐘的跨海時間將極大地拉近兩岸居民的心理距離,從而產生強大的向心力助推“大青島”發展。(孫靜芳 徐崇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