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以原生態的抗戰根據地常山莊村、古村落竹泉村等為依托,整體開發為聞名中外的紅色教育、影視拍攝及旅游基地。 想當年,英雄的山東沂南人民,曾有30多萬人支前參軍,逾萬人獻出寶貴的生命,為中國的民族獨立及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沂南人,在各級黨和政府的帶領和幫助下,總在不斷地尋找強縣富民之路。假若出生或留足于此的古代名家,如春秋的曾子、戰國的荀況、東漢的珠算發明家劉洪、西漢的經學家匡衡、三國的諸葛亮、東晉的王羲之、唐代的顏真卿等,能夠一覽今日之沂南新貌,也會為今日之沂南子孫的創造力量所折服矣! ????如今,可令沂南人倍感驕傲的亮點已委實不少。比如在工業上,有年產能超200萬輛、吸收就業超萬人、規模躋身全國四強的電動車產業集群,有年產能5萬臺、全國市場占有率達30%的制磚機產業集群,有年產能2億雙、產值過百億、安置就業6萬人、其中安全鞋1000萬雙全部出口發達國家的制鞋產業集群……在農業上,這里已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首批健康養殖示范縣”、“全國鴨業生產加工第一縣”、“全國優質黃瓜生產第一縣”、“全國設施蔬菜發展基地縣”、“全國優質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縣”等,一大批農產品獲得“有機”、“綠色”、“無公害”認證及國際認證,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650元,比全國高出12個百分點……在文化及旅游產業上,他們以“沂南為諸葛亮故居”為切入點,結合老縣城改造,吸引外來投資,建設諸葛亮城及十里漢街等文化旅游基地,并以少兒題材“亮亮歷險記”為主線,打造中國縣級動漫產業園;他們以原生態的抗戰根據地常山莊村、古村落竹泉村等為依托,整體開發為聞名中外的紅色教育、影視拍攝及旅游基地;他們正在以1800多年前的漢代畫像石墓群為基礎,挖掘打造連接古今的歷史文化旅游產業鏈,他們的年旅游總收入已經超過20億元…… ????沂南的變化是實實在在的,沂南人的生活是蒸蒸日上的。擁有90多萬人口的沂南老區,經濟發展的“自我造血”功能越來越強大,對于財政轉移支付的依賴越來越弱化,這種強大和弱化格局的形成,源于各級黨和政府多年的幫扶,更源于當地黨政軍民自力更生、開拓進取的精神,也即“新的沂蒙精神”。從救濟型扶貧到開發型扶貧,從開放型發展到創新型發展,再到以品牌工業、品牌農業、品牌旅游、品牌文化等為特色的產業集群化模式,昔日貧困落后的沂蒙老區縣,一躍成為中國老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典范。 ????老區沂南,呈現給世人的是:歷史厚重的沂南、紅色革命的沂南、開放開發的沂南、山清水秀的沂南。(李永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