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出讓金上出了問題 面對開發商的行為,業主們頗為無奈,只能向膠州市政府求助。在咨詢了膠州市城鄉開發建設局、國土資源局等部門后,業主們方才知道,“凱凱香港城”是在土地出讓金上出了問題。 2008年至2009年,膠州市市長也曾多次在當地的一檔名為《行風在線》的廣播節目中證實,凱凱香港城是膠州市2003年引進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當時政府為了扶持企業早點上馬,政府同意土地證和預售證同步辦理,結果企業遲遲不繳納土地出讓金,于是房管部門收回了預售許可證,責令其拿到土地證后再辦預售。 之后,膠州市市長又曾多次公開表態,土地證正在辦理,問題馬上可以解決。但幾年過去了,業主們還是沒有收到自己的房子。 業主李先生:開發商說白了就是空手套白狼,他現在一分錢都不愿在凱凱香港城上投資。所以說,他把膠州市政府也給涮了,把我們就更不用說了。 業主張先生說,目前像他一樣的近千名業主都被陷入到了一個兩難境地: 我們是挑了個最穩妥的項目,有政府扶持的,有政府政策,我們一看有政府參與的,肯定錯不了。我們到這真不是炒房。結果,把我們窩在那個地方,錢又被套在里面沒法辦,苦不堪言! 工作人員猜測 很可能是開發商自身的問題 除了后悔當初的購房選擇,業主們更多的是對當地政府的質疑。 業主張先生:膠州市政府失職在什么地方呢?你把土地賒給他了,他在這開發賣了大錢,賣了錢之后你膠州市政府應該監管,應該讓他收上錢之后先把國家的土地錢先還上,后邊也就不存在一系列問題了。他這土地交上錢了,你就合法了,你的手續就齊了,你就可以到銀行去辦理貸款了,你的資金不是就都活了嗎? 那么,膠州市政府在2004年為什么要以賒欠的方式把土地出讓給開發商,并允許開發商未批先建呢?昨天下午記者就此事先后致電膠州市國土資源管理局、房地產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卻都向記者表示,“時間太久、人事變更,不了解具體情況”。 工作人員:具體情況我也不清楚,當時我不在。我們也是后來的,以前不在這兒。目前我們都換人啦,科長都調動了,我們也不清楚。 另外,國土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凱凱香港城”的開發商已經交足土地出讓金,土地證也已發放。房產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售房許可證早在一兩年前就已經發到開發商手上。現在的“凱凱香港城”手續齊全,完全可以驗房收房。但是記者了解到,大多數業主并未收到開發商的收房通知。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房產局的工作人員猜測說,現在之所以還沒交房,很可能是開發商自身的問題。 工作人員:現在手續都齊全了,現在肯定跟手續沒關系了。應該是和房子的工程進展、資金緊張啊、配套什么的有關系。 說白了就是給你打個白條 不管遲遲沒有交房的原因是什么,“凱凱香港城”的近千名業主最關心的,是什么時候能夠收回房屋?被拖延了六年的他們是否能得到相應賠償?關于這一問題,膠州市房產局的工作人員表示,業主只能自行與開發商協商。但是,開發商的態度卻讓業主們十分失望。 記者:違約金怎么辦呢? 工作人員:違約金截至到10年1月份,違約金給你代金券。 記者:這個代金券是什么的代金券? 工作人員:說白了就是給你打個白條。 記者:這個白條能買什么東西嗎? 工作人員:現在這個東西可以讓你再去買房子。 記者:哦,這個意思,就是說可以拿白條去買你們剩下的房子。 開發商“打白條”的做法讓業主們啼笑皆非。他們中有些人執著地想要違約金,有些人也只好無奈地接受開發商的“白條”。但所有的業主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就是膠州市政府能夠切實履行應盡的監管責任,責成開發商盡快完工、交房,還上千業主一個公道。有關事件的最新進展,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記者 陳振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