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新聞網手機客戶端下載 | 青島天氣 | 更多網上媒體 新聞中心> 專題> 時政類 > 正文

沂蒙紅嫂 用乳汁救活小八路

來源: 2011-06-20 19:06:45

用身體架起火線橋

明德英只是沂蒙山擁軍婦女模范中的一個,其實紅嫂更是一個群體。在當年紅嫂生活過的地方,如今已建成沂蒙影視基地,中國紅嫂革命紀念館就坐落在這里。在紀念館記者看到,像明德英那樣樸實而又偉大的女性還有很多很多。讓人永難忘的還有李桂芳和她姐妹搭起的“火線橋”。李桂芳,1925年出生于沂南縣岸堤鎮南沿路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當過“童養媳”,在地主家干過長工。幼年艱苦的生

活促使李桂芳十五歲便參加革命,成為村里婦女活動的領頭人。1947年孟良崮戰役打響后,解放軍有一支部隊需要迅速渡過汶河。“沒有橋腿用人腿,沒有橋板用門板”。時任艾山鄉婦救會長的李桂芳組織村里的32名婦女拆掉自家門板,在冰冷的河水中用身體當橋墩架起一座橋梁,使部隊順利渡河。當子弟兵需要的時候,李桂芳和她的姐妹們,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革命。

在紀念館,記者看到了當年架橋的門板。據介紹,當時用作橋腿的婦女中,有一個是孕婦。因為涼水刺激,她不僅失去了做母親的權力,還落下了終身的疾病。

用愛心照顧好家庭

新中國成立后,沂南紅嫂們沒有居功自傲、向黨和國家索取回報,她們回到村里,繼續著各自平靜的生活。那曾經的硝煙,那曾經的壯舉,那曾經的輝煌,仿佛不曾發生過。她們和千萬個普通農家婦女一樣,下田勞作,養兒育女,侍奉老人。不同的是,她們一直沒有停止過擁軍的腳步。她們用如磐的信念、勤勞的雙手,續寫著紅嫂擁軍的傳奇。

在沂河岸邊的周錫芬和周錫芳兩姐妹,從小就生長在一個紅色家庭,受母親愛黨擁軍的熏陶,被譽為“一家出了仨紅嫂”。姐姐周錫芬的丈夫陳學文是位軍人,1964年在部隊訓練時因掩護戰友雙眼幾乎被炸瞎,右手、胳膊被炸去,身上多處負傷,在評為“愛兵模范”和榮立一等功的同時,也被評為一等殘廢軍人。周錫芬擔起了護理丈夫和照顧家庭的重任。從丈夫受傷到去逝整整23年,她細心入微的照顧不能自理的丈夫,還擔當起撫養孩子的重任。許多困難她都咬牙挺了過去,從未向部隊向組織開過一次口。孩子成人后,她又把他們送到部隊,支持國防事業,并教育孩子好好工作,不能給老區人丟臉。妹妹周錫芳,是位上世紀60年代初的知青,也找了位軍人丈夫。她在村婦女主任崗位上一干就是大半生。所負責的計劃生育、幼兒教育、調解工作樣樣出色。她還幾十年如一日照顧殘廢軍人孤寡老人,為50多個現役軍人介紹對象組成家庭,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部隊。她被駐軍親切稱為“兵媽媽”。

在艱苦卓絕、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沂蒙山區有無數個明德英式的紅嫂,有無數個紅嫂式的人物。她們送郎參軍、救護傷員,縫軍衣、做軍鞋,撫養革命后代,用柔弱的肩膀與男人們共同撐起了戰爭的勝利。

在沂南采訪,聽當地人說,幾年前,一位將軍離休后重返沂蒙山區,希望能找到當年救過他性命的紅嫂。按照將軍提供的線索,婦聯的同志帶著他走了一家又一家,卻未能找到他要尋找的紅嫂。將軍終于明白,在抗日根據地沂蒙山區,有太多的紅嫂,有太多感人的故事。

記者感言:

在艱苦卓絕、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正是無數個明德英式的紅嫂,她們送郎參軍、救護傷員,縫軍衣、做軍鞋,撫養革命后代,用柔弱的肩膀搭起了通向革命勝利的“人橋”,讓吃著紅嫂們攤的煎餅、懷揣土制步槍的八路軍,能夠勇往直前,攻則克、戰則勝,打敗裝備精良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讓身著紅嫂們趕制的粗布灰軍服,腳蹬沂蒙紅嫂手納布鞋的解放軍官兵,把身披“將校呢”、乘著美式卡車的“國軍”打得望風而逃。

不管什么時代,不管什么軍隊,只有得到老百姓支持和擁護,才有力量源泉。今天,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們,很難想象當年革命的艱難。去這些革命遺址看看,我們會深切的體會到什么是“來之不易”?對中國革命的勝利,對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人之不易”包含著多少悲壯、慘烈,多少血淚、哭喊。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
相關鏈接

上一篇:山東紅色老區行臨沂新聞發布會召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狮市| 新津县| 乐陵市| 武鸣县| 闽清县| 邯郸市| 越西县| 四平市| 汉中市| 将乐县| 米易县| 卢龙县| 天长市| 措美县| 长兴县| 西昌市| 抚顺市| 剑阁县| 高尔夫| 奉新县| 墨竹工卡县| 襄樊市| 崇信县| 固原市| 邳州市| 武冈市| 林芝县| 米脂县| 塘沽区| 浙江省| 衡阳县| 博爱县| 金阳县| 昭觉县| 铜梁县| 民勤县| 六枝特区| 金秀| 运城市| 浙江省|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