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幼保健院門口的催奶育嬰師廣告 催乳師這個職業你聽說過嗎?記者了解到,通過按摩為產婦解決無乳、少乳、漲乳等癥狀的催乳師悄然興起。但記者調查發現,因為目前催乳師這個新興職業缺乏統一的職業標準和認證,目前市場上的催乳師水平良莠不齊,存在不少衛生、安全隱患。 反映 催乳師“催”出乳腺炎 市民小趙去年8月剖腹產產下男嬰,術后5天了,小趙總覺得乳房脹痛但就是沒奶水,家里請的月嫂稱這是乳腺不通,該找個催乳師給調理一下。小趙也沒多想,就讓月嫂找來熟悉的催乳師。催乳師先是熱敷然后按摩,結果忙活了兩三天,小趙不僅仍沒下奶,乳房還疼痛難忍,最后到醫院檢查,發現催奶師按摩時將小趙的乳腺管推斷了,造成乳腺體發炎化膿,無奈之下小趙又進了手術室,醫生切開乳房將膿液引流出來。 “孩子從出生到現在沒吃到一口母乳,這是最讓我心痛的。”小趙介紹說。讓記者感到意外的是,自始至終小趙都不知道催乳師的姓名和工作地點,所有事都由月嫂協調包辦的,所以出了意外如果不通過月嫂根本找不到催乳師,這也是小趙無奈和解的另一個原因。 調查 催乳師有點“吹”過頭 記者來到鐵山路鄰近婦幼保健院的母嬰用品商店,發現催乳湯、月嫂的推介小廣告在店內隨處可見,唯獨缺少催乳師介紹。記者上前詢問,結果一提起 “催乳師”三個字,小店店主直撇嘴。“以前我也幫著她們發過小廣告,但是很多產婦反映說沒有作用,為了避免惹麻煩,我不讓她們把宣傳卡放我這了。”店主說。 無獨有偶,青醫附院門外的馬路上,也豎著一家催乳健康會所的宣傳牌,但是附近賣婦嬰用品的商販王先生表示,找催乳師的效果并不咋樣。“我覺得還不如買點催奶湯喝喝,很多來買東西的人都抱怨過催乳師沒用。”王先生介紹說。 深入 催乳公司有網址沒地址 盡管醫院周邊的母嬰用品商販對催乳師都不“待見”,但記者來到醫院產房調查發現,幾乎每名產婦手里都有幾張催乳師的名片。 “她們一般晚上來,進門啥都不說很神秘,遞過名片來就走。”在青醫附院產房內,產婦程女士將她床頭的一張名片遞給記者說,多的時候一晚上能有三四名催乳師來遞名片。 記者細看程女士手里的名片,發現一家催乳機構宣稱“一次成功,立即見效”,但名片上只留電話、網址卻沒有該公司地址。記者撥通該公司電話,接線員稱一次收費200元,保證一次成功,不成功就退款。但當記者詢問該公司具體位置時,接線員卻答非所問,表示催乳師可以上門服務,如果有啥不放心的可到網站上查詢。 隨后記者登錄這家公司網站,發現這是一家位于煙臺的催乳培訓機構,網站上掛出聲明——可以拿到全國勞動部門的認證。但是當記者以一名學員的身份咨詢認證證書時,這家接線員卻表示,即使花錢辦拿到的證也是按摩師的證件而不是 “催乳師”的職業資格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