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更多網上媒體 新聞中心> 半島網聞 > 正文

天后宮前百年枯樹搬家 挖出明代沉睡媽祖(圖)

1
青島新聞網 2011-01-29 06:22:05 青島早報 現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昨日上午9時,在青島天后宮前院,工作人員在清理一棵枯萎的百年冬青樹時,在樹坑中發現了兩塊神像碎片和半截石質菱形牌位。天后宮工作人員經過核對,初步確認復原后的石質神像為明代媽祖神像。據青島民俗博物館館長姜鋒介紹,石質媽祖神像的出土進一步印證了青島天后宮的由來,對天后宮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天后宮挖出兩件寶貝

  “天后宮里挖出文物了,你們快來看看吧。”昨日,市民劉先生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爆料,稱早上晨練的時候途經天后宮,看到天后宮內幾名工作人員圍在一尊剛出土的石像前,據在場的工作人員說這尊石像是從一棵百年冬青樹下挖出來的。記者聞訊趕到天后宮,在前院見到了劉先生說的文物。記者看到出土的是兩塊石像碎片和半截石質菱形牌位,兩塊石頭碎片拼在一起形成一尊石像,石像頭部的頭發和鬢角刻畫細致,上面留有些許黑色顏料,石像面部表情栩栩如生,兩臂自然垂落在身體兩側,手部線條流暢,衣褶十分明顯,但是石像后腦勺部位有一塊缺失。

  “我們在清理一棵枯樹的時候在樹坑中挖到了這件寶物。”天后宮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擴大新正文化廟會的規模,館里決定對前院設施進行修繕,并將一棵已經枯萎了的百年冬青樹移走。由于天后宮曾遭破壞,許多古時的文物被掩埋于地下,每次在天后宮動土的時候他們都會派工作人員在一旁監工。上午9時左右,工人在坑中挖到了幾塊石頭,我們原以為是普通的大殿石質構件,經過水洗后仔細辨認才發現其中兩塊碎片拼在一起形成了一尊面部表情豐富的石像,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塊僅有下半截的石質菱形牌位,上面刻有兩個半字,其中“之位”字樣依稀可辨。

  石像原是媽祖神像

  “經過資料核對后可以初步確認這尊石像應該是明代的媽祖神像。”青島民俗博物館館長姜鋒介紹說,青島天后宮舊時稱“天妃宮”,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青島村(當時的名字)鄉紳胡氏捐獻土地興建,用以供奉媽祖。當時建成圣母殿三間,還配有龍王和財神兩配殿。后來自明清至民國數朝七次護建修葺,其中雍正十一年(1733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兩次較大規模的修擴,成為具有了現在規模的建筑群。此后天后宮曾遭破壞,媽祖神像也不知去向。而現在青島天后宮正殿供奉的天后媽祖神像是1997年由整條樟木雕刻而成,并且在媽祖故里莆田開光的一尊高2.8米的木雕神像。

  “這尊石質神像高約30厘米,寬17厘米,厚14厘米,重約十公斤,媽祖神像的石材是取自青島的花崗巖。由此可以推斷,這尊神像應該是按照當時信奉媽祖的南方商人來青島時攜帶的媽祖畫像就地取材雕刻而成的。至于神像體積較小,應該與當時的經濟和興建的媽祖廟的規格比較小有一定的關系。”姜鋒館長告訴記者,石質媽祖神像的出土進一步印證了青島天后宮的由來,對天后宮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而出土的另一塊菱形牌位,高18厘米,寬12厘米,僅存有牌位的下半截部分,牌位的石質為青石,取自青島的海邊,是天后宮出土的唯一一塊石質牌位。但是由于字跡缺失,所以牌位的最終身份還很難確定,需要聯系專家前來考究牌位的真實身份。

  兩件寶將在廟會上展出

  “這兩件寶物將在正月里舉辦的天后宮新正文化廟會上第一次亮相,市民可以到天后宮免費欣賞民俗節目的同時,一睹明代媽祖神像的風采。”姜鋒館長介紹說,正月初十、初十一的上午青島民俗博物館還將邀請收藏界的專業人士到天后宮的戲樓上免費為市民的收藏品鑒寶,市民可以攜帶自己的收藏品到天后宮免費作鑒定。(記者 于滈 攝影報道)


相關閱讀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用戶注冊

上一篇:青島實行醫保統籌 任選醫院出院立馬報銷(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思县| 镇沅| 班玛县| 永仁县| 长海县| 柳林县| 韶山市| 穆棱市| 邯郸市| 长治县| 石泉县| 漯河市| 喜德县| 兴和县| 西乌珠穆沁旗| 西青区| 邮箱| 凌云县| 马尔康县| 大埔县| 彭州市| 道孚县| 嘉禾县| 汤原县| 阿城市| 黑龙江省| 凤台县| 林口县| 龙门县| 临城县| 礼泉县| 奉化市| 资阳市| 大名县| 本溪市| 衡阳县| 东台市| 恩平市| 焦作市| 和林格尔县|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