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 財政政策穩貨幣政策活 治理經濟滯漲的根本辦法,賀鏗認為是加強供給管理,具體包括,一是加大對能夠容納更多就業的新興產業扶持力度。二是加強技術培訓,三是深化財政稅收工資制度的改革,優化組合生產要素(土地、人力),利用工資制度、稅收、財政制度的改革,把資金、人才引導到需要發展的地區和行業。 對于‘十二五’期間的政策組合方式,賀鏗強調稱,采取穩健的財政政策、靈活的貨幣政策。 他認為,財政政策的本質在于促進社會公平,其本身對推動經濟增長作用有限,刺激經濟增長主要應依靠貨幣政策,美國戰后五十年,克林頓時期經濟之所以最好,根本原因就是采取穩健財政政策,重視貨幣政策工具使用。尤其在匯率方面,應當穩定,不主張所謂升值,匯率是要保護自己的利益的。而銀行利率應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靈活調整、市場化,不能使長期存款的居民負利率。 中國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鄧先宏也從外匯管理的角度提出了6點對策,其中包括推動資本流出,鼓勵企業境外投資和并購,拓寬資金流出渠道,支持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貿易的開展,加強風險防范等。還包括依照循序漸進、統籌規劃、先易后難、留有余地的原則,逐步穩健推進人民幣項目和兌換。 陳炳才也認為,應以穩健貨幣政策替代過度寬松貨幣政策。在預防和打擊投機性物價上漲,實行有差別的政策性物價調整的基礎上,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提高低收入群體和農村勞動者的各種社會保障,體現勞動平等。 |
上一篇:貨幣政策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