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物熏倒的蘆葦收割工單三 韓世蟬的母親說起小重孫女的遭遇淚流滿面 ????江蘇省大豐市大豐港經濟區南新村一組,有41戶村民,他們生活在一個被化工企業包圍的三角地帶。“莊稼減產,樹木枯死,魚兒死亡,兒童患病……”平地而起的工廠,日漸死亡的莊稼,村民們正在被戕害的身心健康……這個被化工企業所圍困的村莊,將如何突圍?近日,快報記者趕赴南新村,調查了解化工企業包圍下一個村莊的真實情況。現狀 ????大豐港經濟區管委會信訪辦主任宣維新在接受快報記者采訪時說,政府對農戶所受的損失全部進行了補償。針對村民身體健康日益遭受污染損害,由誰補償的問題。宣維新稱明年下半年,包括南新村一組在內的整個南新村都將搬遷到另外一個地方。 ????化工廠“圍村” ????空氣、水污染嚴重 ????冬日的寒風在田間小道上飄過,卷起一陣陣灰塵。南新村村民單振華站在家門口,一臉惆悵。用手掩口的他愁眉緊鎖,和過去的每一天一樣,他不得不面對空氣中飄散的那種刺鼻的氣味。 ????刺鼻的氣味來自南新村周圍的化工企業。已過天命之年的單振華,和南新村的其他村民一樣,多年來不得不面對村莊被化工企業“圍困”的局面。單振華所在的南新村一組,有41戶村民。他們居住的地方,形狀像一個三角形,在村民們慣常的稱呼中,這里被叫做“三角尖”。周圍與之比鄰的有造紙廠、農藥廠等一些高污染企業。 ????單振華介紹,他們原先是大豐通商公社的村民。1979年6月30日,大豐縣革委會作出批復,將王港南老堤外一塊三角尖草地劃歸通商公社。1982年,為緩和人多田少的矛盾,通商公社管委會決定加速三角尖改良土壤,培肥土地。按照當時的決定,由內地自愿要求遷移的部分農戶進入三角尖,墾荒種地,重建家園。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村民韓葉強年屆古稀的母親不禁流下了眼淚。她說,28年前她第一次來到這個不毛之地的時候,感覺到很心酸,“那時,腳下的這些地都是鹽堿地,莊稼產量非常低,辛辛苦苦種一季莊稼下來,產量不及此前在通商公社時的一半。” ????28 年過去,三角尖地帶發生了很大變化。單振華說,現在三角尖內他們已經培肥的土地有440多畝,南新村一組的村民有41戶,人口120多人。但在此過程中,特別是近些年來,周圍的化工企業也越來越密集。村民們所在地的行政歸屬也經歷多次轉變,由于區劃調整,該村先后隸屬于王港鄉、裕華鎮。現在最新的情況是,他們隸屬大豐港經濟區。 ????村民們在這里繁衍生息,企業也在鄰近的地方扎根生產。單振華記不起村莊邊上這些企業入駐的具體時間,“這些化工企業大概是2003年以后進入的。” ????“氣味實在刺鼻,人在室內時門窗必須緊閉。”調查期間,快報記者在單振華家呆的幾個小時內,刺鼻的惡臭氣味讓人難以忍受,同去的當地出租車司機也稱,感覺“惡心,頭暈目眩”。 ????單振華告訴快報記者,自大豐港經濟區海洋化工園區規劃以來,先后入駐的這些化工企業給大豐經濟確實帶來了增長。但是近年來,周邊方圓10幾里的地方普遍受到了污染。特別是身處化工園區腹地的南新村一組的村民,空氣、水質等污染嚴重。莊稼出現了減產的狀況;樹木嫩葉邊緣枯焦,嫩心枯死,形成無頭狀;魚塘內魚兒突然出現死亡;哮喘發病的兒童在增多…… ????農作物受損 ????調查確認污染所致 ????單振華是原南新村一組的生產隊長。他說,“在2008年油菜開花即將結莢的時候,我看到在家門口種的油菜花有明顯的藥傷。”與此同時,韓葉強等6戶村民家的油菜也有類似癥狀。當時單振華拍攝的照片顯示,油菜葉子枯焦,如同噴灑過除草劑一樣。“掐開油菜的莢子,里面基本上沒有什么籽。”單振華說。 ????于是,由單振華牽頭,一共7戶村民找到了大豐市環保部門。但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告訴他們,“你們找我們沒用,要找農業局!”隨后,他們又像皮球一樣由農業局被“踢”回到了環保局。這一次,環保局回應他們稱,“你們這個事情一定要農業局出具證明,證明油菜出現問題不是你們村民自己施藥而是周圍環境造成的。” ????單振華他們又來到了農業局。“農業局這次推不掉了,但要我們自行支付高額的檢測費。”單振華說他們當時沒有錢,只好去大豐市信訪局,信訪局讓他們去找裕華鎮政府,裕華鎮政府告訴他們,“你們的戶口還在通商(現歸屬南陽鎮),得找戶口所在地政府。”在南陽鎮政府,對方的答復更為干脆,“你們早已經屬于裕華鎮,問題得由他們解決。” ????都說和自己無關,但油菜出現問題卻是不爭的事實。盡管渠道并不暢通,村民們還是繼續向上反映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此后在市環保局、農業局、裕華鎮三方出面處理之下,有關部門終于認定,村民們油菜受災系周圍的企業排放的廢氣所導致。 ????2008 年4月30日,大豐市裕華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出具的一份關于“韓葉強等7戶油菜受藥害的鑒定說明”稱,經過查看,7戶約30畝油菜不同程度受到藥害,嚴重的基本上沒有收成,約有10畝田左右。其癥狀:油菜中上部出現明顯藥害,莢果停止生長,嚴重的出現枯萎,同時受害的還有大葉楊樹。葉片邊緣出現枯焦,有藥害癥狀。像是噴施過除草劑一樣。事實上農戶沒有用過農藥,大面積上看闊葉類植物受害嚴重,禾本科植物受害較輕。油菜大面積上看,越靠近豐山農藥廠廠區藥害越嚴重。初步鑒定結果為,是豐山農藥廠在生產農藥過程中,產生的農藥有害氣體使油菜產生藥害。 ????讓單振華更為憂心的是,當年5月份,他家種的大麥也出現了空粒癟粒的情況。“那一年,我們家20畝麥田一共就收了三四千斤。” ????有了上一次的“維權經驗”,這一次,單振華首先將情況向村里和鎮里做了反映,隨后找到了大豐市農業部門。2008年5月25日,大豐市種植業生產事故技術鑒定工作辦公室對單振華反映的大麥出現空粒癟粒的情況作出調查結論。結論說:由于麥子在抽穗期附近農藥廠在生產除草劑時產生的有害氣體的傷害是造成麥子出現空癟粒、楊樹和銀杏嫩心出現枯焦的主要原因。 ????2008年12月13日,大豐市種鑒辦對裕華鎮南新村農作物受損情況作出調查評估意見。意見說,裕華鎮南新村一組位于大豐市港區化工園區西北角,東南與豐山集團海洋化工園區相望,北與金羚紙業相鄰,西與大中農場相接。呈長三角形,該區域總面積 443.80畝。據該區域農戶反映,附近的化工園區排放的廢氣對該區域農作物生長造成了一定的損害,要求進行評估,對生產造成的損失給予補償。專家組認為,裕華鎮南新村一組田間作物生長異常與化工園區排出的廢氣有不可排除的因果關系,具體受害時間無法科學界定。經評估,損失金額為58505.5元。 ????調查報告建議南新村按田間實際受損情況確定補償方案。而且該區域緊鄰大豐港區化工園區,廢氣排放造成的農民投訴事件近三年都有發生,建議港區對該區域統一規劃,集中流轉,妥善安置村民,種植耐污染樹種作為與周邊農田的隔離帶或作為他用,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整塘魚被“毒”死 ????孩子一回家就犯哮喘 ????單振華給快報記者提供的一份南新村一組農業隊農戶基本情況公示表顯示,當年,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大豐市有關部門分5個檔次,對41戶村民家農作物受損事件進行了補償。補償的金額為58505.5元。單振華介紹,“錢是2009年春節拿到的!” ????讓單振華憂心的事情,補償只是暫時解決了當年損失的問題,這種解決的方式,只是暫時紓解了村民們憤怒的情緒。但污染源頭如何治理的問題被擱置了下來。“很簡單,要么企業搬走,要么把我們搬走!” ????2009 年,單振華莊稼地的噩運還沒改變,麥子依然在減產。“20畝麥田只收了三四畝,還不足500斤,其他的麥地因為產量太低,只得棄收。”為此,單振華找到了豐山農藥廠所屬的豐山集團。豐山集團核實了老單的損失后,表示只承認12畝麥田的損失,并補償了6000元損失。“其實,我當年的損失有1萬多元。”但老單家的受損的楊樹、玉米沒有得到賠償。 ????村民沈愛國的妻子對去年自家魚塘遭遇的滅頂之災痛心疾首。去年5月份,她家2畝多魚塘里的魚一天之內全部死亡。她估計死魚重量有五六百斤,而且大多是五六斤以上的大鰱魚、大青魚。她取了一條六七斤的還有氣的青魚帶回家,結果燒好的魚農藥味太重,沒人敢吃。后來環保局給她賠了1000元。“連一半的損失都沒補到。”她說。 ????韓世蟬的孫女18個月大,滿月過后,就因哮喘成了醫院的“常客”。“去年夏天太熱,我怕孩子熱著,就打開窗戶透氣,結果孩子就出現了哮喘現象。”老韓一臉的懊悔,“我們常年聞這個氣味聞習慣了,孩子太小,她怎吃得消呀。”老韓介紹,他們家第一次去人民醫院,用了三四千元才治住孩子的哮喘,結果一回家,哮喘又犯了。 ????韓家人問醫生是不是周圍的毒氣導致孩子哮喘時,醫生諱莫如深:“不好說,但我之前治了許多嬰兒,我建議你們把孩子送到遠離化工園區的外婆家。”后來,孫女送到了萬盈鎮的外婆家后,便再沒哮喘過。半年前,孫女回家過周歲,結果再次犯了哮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