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體驗輕軌服務員工作 記者 鄒飛 攝 4 鼓勵到企業做工一個月 組織全市在校大學生到企業生產和服務一線,與工人一起做工,培養勞動觀念,了解生產流程,提高操作技能,促進學以致用。 市教委副主任趙為糧介紹,該活動主要面向理工科學生,尤其是建筑機械制造、電子技術、裝飾材料等跟工程、技術相關的專業較強的學生。 5 開展學軍一個月 大學生在校 6 撰寫一篇有價值的社會調研報告 組織大學生種樹、實習、學農、學工和學軍活動,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熱點、難點問題,深入農村、社區和工礦業調查研究,每人至少撰寫一篇有價值的社會調研報告。 市教委副主任趙為糧稱,教委會組織專家,對調研報告認真評審。其中,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的一些意見,將推薦到相關部門作為工作參考。優秀報告將會給予相應的表彰和獎勵。 目前學生了解社會的主要渠道 1、通過參加社團、從事兼職、勤工儉學等途經。 2、通過上網、看書,獲取間接經驗。(占大多數) 3、通過老師、父母等長輩介紹。 家長大多叫好 昨日,記者就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隨機訪問了部分大學生和家長,結果發現多數家長對該活動十分追捧,有少部分學生認為有點苦。 重慶工商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大學生余穎說,這些社會實踐活動給在校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接觸社會、鍛煉實踐能力的平臺。她說,自己會積極加入到這些活動中去,為畢業后的就業積累工作經驗和求職籌碼。 西南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大二學生王丹丹,一直很注重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她利用假期賣過報紙、到藥店當助理藥劑師,也到過造紙廠做過兼職。她在贊成的同時,也希望此次實踐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可以鍛煉能力的工作崗位,而非流于形式。 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到農村“三進三同”、進工廠學工好累喲,這些對于大學生來說難以堅持。如重慶工商陳同學稱,針對學生的專業到相應單位實習,可以增強實踐操作能力,她認為到農村和工廠吃苦沒必要。 家住渝中區中山小區的市民周渝軍,他的女兒在重慶師范大學讀大二。他極力贊成開展大學生6項社會實踐活動,他說,女兒每次放假幾乎都在家里看電視、上網,也不幫家長干家務,嚴重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希望通過學校的實踐活動,鍛煉女兒各方面能力。 家住江北區兩代一家小區的王紅霞,兒子在重大讀自動化專業。王紅霞稱,兒子從小生活環境比較優越,沒吃過什么苦,一直都在埋頭學習,自主自立能力相對比較差。她希望兒子在大學期間,能夠全面發展,她認為此次實踐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實踐學習的平臺,多方學習,做一個復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