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調動東部高官到中西部任職可能成常態 編者按 新一輪省部級干部調整正當其時。自8月份至今,貴州、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北、遼寧、甘肅、陜西省更換了省委書記、省長、副省長等負責人。 作為中共“十八大”前的省部級干部流轉,目前的變動被外界認為對未來的干部任用標準具有強烈的風向標意義。 在這次看似常規的調整中,敏銳的觀察人士還是品出了許多不同:“50后” 此外,在本輪密集的人事調整過程中,出現了多位經濟重鎮高官調任中西部地區的現象。這被視為國家對中西部地區經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部署。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法治周末》表示,東部地區高官到中西部任職早有先例,并且大多“效果顯著、成績斐然然”,此次調整,某種意義上可以解讀為對這種成功經驗的推廣。 9月6日,剛剛履新16天的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和貴州省代省長趙克志,雙雙現身京城,與鐵道部簽署了《鐵道部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貴州鐵路建設的會議紀要》。 作為中共“十八大”前的部署,去年年底以來,中央對多個省份的高官進行了調整,至今仍未完結。此前8月21日,“栗趙”二人貴州履新。“栗趙”到任后燒的這第一把火,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而媒體之所以聚焦“栗趙”組合,還因為他們二人的身份。此前,栗戰書任黑龍江省省長,趙克志任江蘇省常務副省長。 觀察人士注意到,在本輪密集的人事調整過程中,出現了多位經濟重鎮高官調任中西部地區的現象。來自江蘇的趙克志就是一例。不出意外,趙將在明年1月的貴州省人代會上轉正。 結合西部大開發迎來新十年,觀察人士認為,本輪人事調整,國家加強了對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部署。 實際上,東部地區高官到中西部地區任職早有先例,并且“效果顯著、成績斐然”,此次調整被視為這種成功經驗得以開始推廣。 “栗趙”的第一把火 “栗趙”燒的第一把火,是致力于貴州未來多年的軌道交通建設。 貴州省和鐵道部簽署的紀要強調,貴州省和鐵道部將共同大力推進貴州省在建和擬開工建設鐵路項目合計29個,在省境內總規模約4759公里,總投資3990億元,將使貴州形成“兩橫兩縱兩環”的鐵路體系。同時,千方百計加快在建10個項目的進度,加快推進2015年前擬開工建設的14個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盡快將2020年前擬開工建設的5個項目納入國家規劃。 栗戰書在這次會議上指出,中央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要建設東北亞、中亞、南亞、東南亞四個國際通道,“部省紀要”的簽署實施,特別是貴陽至鄭州和黃桶至河口鐵路的建設,可以完整地形成我國東北、華北通往西南連接東南亞的一條鐵路通道,將使貴州省成為全國通往東南亞國際通道的重要節點。 在觀察人士看來,貴州的軌道交通建設已被確立下來,將成為貴州摘掉落后帽子的強力助推器。其實,在上一任官員主政時期,已將此提到尤其重要位置,并取得了顯著成績。正因如此,“栗趙”此舉頗受贊許。 “西部省市,市場要素仍不發達,在現階段,必須要依靠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資源配置,所以領導者的能力,對地區的發展往往有關鍵作用。”貴州省社科院專家稱。 雖然已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貴州省現在的省情仍不樂觀。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貴州省GDP在全國的排名倒數第五,人均GDP更居末位。 對于此次栗戰書調任貴州,更多人看好其在農業大省長期工作的經驗。 翻看其履歷,栗戰書當過河北無極縣縣委書記,石家莊、承德的地區行署專員,河北省委常委、秘書長,陜西省委副書記、西安市市委書記;53歲調黑龍江任省委副書記,2008年任省長。從河北、到陜西、再到黑龍江,栗戰書有著豐富的西部省份或曰欠發達省份的工作經驗,這對于其駕馭貴州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 而在江蘇工作了4年5個月的趙克志,在經濟強省江蘇分管發展計劃、經濟體制改革、人事、監察、金融、稅務、統計、物價方面的工作歷練,則讓貴州人看到了他從發達省區帶來的豐富經驗和強大資源。 趙克志的履新也頗受外界關注。“把江蘇的經驗帶到貴州去,把沿海的發展理念帶到西部去”,在觀察人士看來,西部第二輪大開發,缺少的不僅僅是資金,更是開發開放的理念和意識。 對于貴州本地的社科專家而言,他們已在上一任官員石宗源、林樹森身上看到了個人能力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對于新任領導同樣寄予了厚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