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漁民對開海已迫不及待。 記者 康曉歡 攝 為期3個月的休漁期將于明天12時結束,在青島沿海各漁港碼頭上,島城5萬多漁民正加緊做好新一輪出海捕撈作業準備,修船、織網、補充給養,只等明天中午12時的鐘聲敲響,開足馬力奔向漁場,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把新鮮海貨送上市民餐桌。昨日,早報記者兵分四路分頭前往嶗山、開發區、即墨、膠南的漁港碼頭探訪漁民開海前的準備。 高價魚的日子到頭啦 昨天上午,記者探訪海鮮市場發現,因為部分作業方式已經“解禁”,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新鮮帶魚,但是價格較高。高價魚的日子馬上就到頭啦,明天傍晚,一些小馬力的漁船將帶回新鮮魚蝦。半個月左右,海鮮大量上市,價格會趨于“平民化”。 補網、清掃加班、整修機器……昨天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沙子口碼頭看到,漁港里停滿了漁船。與前段時間不同的是,幾乎每艘漁船上都有漁民忙碌的身影,大家都在為明天中午的開海做準備。 “前兩天都賣20多元接近30元,最近便宜很多了。不過馬上就要開海了,海貨多了,高價魚的日子算是到頭了!”昨天中午,記者在大連路市場看到,一些海鮮攤位上擺著锃亮的帶魚,攤主介紹是昨天剛打上來的新鮮貨,每斤價格為16元。 記者從海洋漁業部門了解到,從8月20日12時起,部分海域休漁結束,少量持專項捕撈證的漁船可以出海捕撈,這些持證漁船可以使用定置網捕撈,可能會帶少量帶魚、黃花魚等上岸。但是因為捕撈數量很少,因此現在市場上新鮮海鮮的價格較高。 月薪4000元難尋熟船員 明天就要出海了,可即墨田橫鎮黃龍莊的船老大李忠才卻為找不到熟船員而著急。昨天上午,記者在即墨沿海一線數個小漁村采訪發現,許多漁民遇到了一個十分頭疼的事情,那就是雇船員。 萬事俱備只欠船工出海 “你看,俺都準備好了,這幾天就為找一名船工著急上火呢!”昨天上午,記者在即墨田橫鎮山東頭村采訪時,船老大王新安著急地對記者說。記者看到,王新安已經將自己的漁船加滿了油,又將漁網抬到了船上,在對漁船進行最后的檢查后,坐在船頭喝起了悶酒。他說,有150多艘小漁船的這個小漁村,有一半的船老大為找不到船員而發愁。 記者采訪得知,即墨出海打魚的村莊主要分布在田橫、溫泉、豐城和鰲山衛幾個鄉鎮,有大小漁船上千艘。“今年雇一名船員月薪漲到了4000元,比去年高出了一成還要多,但人很難找。”干了20多年船老大的漁民劉成玉稱,去年他雇了兩名船員,每人月薪近3000元,因為到了休漁期,這些外地船員都回家了,很難找回來。一個月前,許多船老大都在尋找船員,但當地的老船員都讓小船雇去了,剩下許多大漁船就不好找了。盡管船員月薪漲到了4000元以上,但還是一“工”難求。很多船老大只好求助于親友臨時“頂空”。 不投保成船員緊缺原因 即墨田橫鎮漁民宋先生告訴記者,最近兩年船員越來越緊缺。幾乎每年都有受雇船員在海上遇難的事件發生,據他所知,由于大部分船老大不為受雇船員投保,恐怕這是船員難找的主要原因。據調查,目前,即墨上千條漁船,有近一半船老大在為雇船員發愁,由于找不到船員,打魚的產量也受到一定影響。 3個月沒干活吸了一嘴油 昨日下午,記者在薛家島后岔灣漁船碼頭看到,54歲的郭盛萍正挑著6筐剛拴好的小面條魚籠子往碼頭上走。“這些籠子是為了出海釣鰻鱗魚的,丈夫忙不過來,我在家幫他拴好了,再給她挑過來。”郭盛萍說,別人家的大船還雇人,自己家漁船小不用雇人,丈夫忙不過來,她就主動搭把手。 隨后,記者在甘水灣碼頭看到,漁民薛洪啟正在碼頭邊的 “魯黃漁1948號”漁船上修補漁網。“這艘船已經3個月沒動過地方了,一直停在這里,馬上就要出海捕魚了,要先做點準備工作。”記者看到,這條漁船長約8米、寬約2.5米,僅有一個低矮的船艙。“我這是條小漁船,只有12馬力,只能在青島近海海域轉。”55歲的薛洪啟說,他從20歲開始出海捕魚,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隨后,薛洪啟補完漁網又從船艙內拿出一個空塑料桶,然后上岸灌滿柴油,再用嘴吸一下連接塑料桶和油箱的管子,然后迅速將管子插入油箱,很快油就加好了。 “3個月沒干這活了,有點生,吸進來一嘴油。”薛洪啟笑著張開嘴將油吐出來,引得附近的漁民們哈哈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