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集團董事長 周厚健(人民網圖片) 周厚健:調結構是最重要的武器 “作為一個有志向的企業必須認識到轉方式、調結構將成為競爭取勝的最重要的武器。”在今年6月舉行的第24屆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發布會上,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作為企業界代表發言時指出。 正是這一意識的超前到位,海信集團未雨綢繆,及早行動,立足自主創新,扎實追求,積極 早在“金融危機”剛剛顯現時,周厚健就明確發表了“面對危機,我們的態度和策略”,并強調:“面對當前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行業不斷的進步與變化,我們所處的很多產業面臨著急劇的結構性變化,使我們必須在產品乃至各方面業務重新進行調整和決策。否則我們就會被行業的這種變革淘汰。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隨著行業競爭結構的變化,及時調整我們的工作。我們不能等到全社會都看明白了,才去應對。我們必須提前認識,提前準備。”有了到位的認識和正確的選擇,海信在做法上扎實追求。 周厚健認為,做企業沒有捷徑可言,做企業一定是做真實的競爭力,任何捷徑都是彎路。只要不想通過時間和投入的積累,則很大可能最終是面臨一片紅海。海信所經歷的每一次重要調整與適應的過程,可能是很艱難的,但如果沒有這個過程,企業可能會很危險的。因此,海信堅持“技術立企“戰略不動搖,立足自主創新,持續研發投入,著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產業。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海信先后進入變頻空調、智能交通、光通信、LED液晶電視等領域,追求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并不斷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均獲得了很好的發展,為集團的規模和利潤均做出了重要貢獻,從而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融智勝于融資 現代企業有三大資源,人力資源、經濟資源和信息資源。而后兩種資源必須依賴人力資源才能創造價值。并且高端產業與產業高端具有相對技術密集、知識密集、資本密集、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等特點,周厚健認為,轉方式、調結構必須將人力資源體系建設作為重要的工作并保持適度的超前。 近年來,海信緊抓人力資源隊伍中的能提升關鍵業務環節水平和解決業務瓶頸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與培養,著力引進高端人才(包括專家型高端人才)充實到集團各級經營班子,不僅為提高集團整體決策水平、有效進行產業轉型,提供了智力保障,而且給海信帶來了國際化的新視野,同時為海信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重要的人力資源的條件。如海信一直作為戰略型新興產業培育的光通信、傳媒網絡等領域,其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技術帶頭人均為留美多年的博士。海信的智能交通更是有一批博士從海信技術中心研發逐步做起來的。很多人才是在九十年代年開始引進、培養和儲備的,這保證了這些高端產業的機會到來時海信已經有了較好的積累。(青島新聞網記者 張國勇 攝影 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