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死者的膝蓋處插有角鏃
![]() 石鏃 5500年前有人定居 該遺址經歷多個朝代 骨器中的一枚骨魚鉤也非常吸引人,這說明古代人已經會自己制作魚鉤了。何德亮告訴記者,在文物中不僅有骨魚鉤,還有鏢、杈等捕魚工具,而且在發掘中還發現了一枚銅魚鉤,可以推斷出這個地方應該經歷了多個朝代,很有可能經歷了周、漢、唐、乃至明清等朝代。 據了解,遺址中出土了 此外,從出土陶器來看,遺址中最早的遺存為大汶口文化時期,其年代大致距今5500年-5000年,屬于大汶口文化中期階段;此后一直延續到大汶口文化晚期。其后的山東龍山文化年代在距今4400-4200年前后,屬于龍山文化中期階段。 紡織縫紉工具被發現 人們當時可紡線織布 在蒼山后楊官莊遺址發掘的文物中,還發掘了石紡輪、骨針等紡織工具。“我們在考古發掘中發掘了大量的紡輪、骨針、布紋等文物,由此可以推斷當時的人們已經開始紡線織布了。”何德亮說,在紡輪上還能看見紡紋。 此外,在發掘的文物中還有簪子、掛飾、蚌環等裝飾品,說明人們當時已經能夠解決溫飽問題,可以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了。 農業等實現專業化生產 人們還可自己飼養家畜 在出土的文物中,還有大量骨器、石器和豬、鹿等動物骨骼。而這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已經形成了專業化的生產。據介紹,大量刀、鐮等收割工具的發現,說明當地農業生產還是很發達的,豬骨的發現說明人們當時開始飼養家畜了,魚鉤的發現反映出當時的漁獵活動是相當發達的。 此外,考古發掘中發現的燒變形的陶器,還說明當地有燒制陶器的陶窯以及作坊的存在。“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石器,但遺址附近并沒有山,這些石頭從何處而來,是否是從其他地方交換而來的?商品生產可能在當時已經產生。”何德亮說。 本版文/圖 記者 李紅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