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輪
![]() 遺址發掘現場 山東4200年前就有“鉆子”啦 蒼山后楊官莊遺址出土300件文物,其中石鉆帽屬首次發現 昨天,記者從省考古所獲悉,為了配合棗(莊)—臨(沂)高速公路建設,蒼山縣神山鎮后楊官莊村北約700米的后楊官莊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已經結束。其中挖掘出的石鉆帽,在我省考古發掘中尚屬首次出現。 據介紹,該遺 “這次出土的石器很豐富,不僅有斧、錛、鑿、鏟、刀、矛、鏃等器物,還有打磨器和大量磨石。其中有一把大型石斧,長30厘米重7斤多,是這次發掘中最有價值的石器。”省考古所研究員何德亮介紹道。 此外,在本次發掘中還發現了在山東地區目前的考古中幾乎未曾發現過的石鉆帽。 何德亮告訴記者,這次發現的石質鉆帽外部經過仔細磨制,內部有長期使用留下的凹槽和旋轉痕跡。這反映出當時鉆孔技術已經得到普遍運用。根據此次發掘的成果,可以推出在距今約42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山東地區就有鉆孔的工具了。 5500多年前已有人定居 蒼山后楊官莊遺址曾是風水寶地 蒼山后楊官莊遺址是20世紀80年代發現的,其后該市、縣文物部門進行過多次考古調查,并曾采集過大量文物標本。據了解,從所發掘的文物來推測,古代的蒼山后楊官莊一帶當時的環境優美,氣候適合人類居住。而且當時的經濟應該比較發達,從大汶口文化直到唐代都有人居住,是一塊不錯的風水寶地。 出土骨器角鏃等文物 當時軍事活動很激烈 在蒼山后楊官莊遺址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骨器、石器等文物。據介紹,300件器物中包含鏃80多件,其中石50多件,骨20多件,蚌2件,角2件。還有石矛、角矛和陶球、彈丸等。角鏃種類繁雜,非常鋒利,有的相當完整。質料多采用板狀泥灰巖、閃長巖和千枚巖,形狀主要有菱形、三棱形、柳葉形、桂葉形等。 何德亮介紹,他們共發掘出了5座墓葬,3座為山東龍山文化時期的。其中墓3的墓葬結構為長方形土坑豎穴,長2米,寬0.46米,深0.8米。墓內填土呈灰褐色,質松軟。死者為成年男性,仰身直肢,頭向東北,面向左。骨骼粗壯,保存非常好,無隨葬品。左膝處插有一角鏃,死亡原因可能與箭傷有關。 何德亮還將插在墓葬中死者膝蓋處的角鏃與另外發掘的一個角鏃對比了一下。其中一個角鏃是完整的,而另外那個插在死者膝蓋處的角鏃卻不完整而且有裂縫。“這很有可能是角鏃射到人身上后,與骨頭相撞而留下的。”何德亮說,大量箭鏃的發現,說明當時鏃不僅是先進的狩獵工具,而且也是戰斗中的重要武器,是當時軍事活動激烈的一種反映。這種武器曾一度對后世遠程武器的使用產生過深遠影響。 此外,何德亮介紹說,發掘中出土的大型石斧和雙孔半月形石刀制作規整,刃部鋒利、精美,因而尤為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