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李滄區滄怡路社區,居民經常能聽到院子里“咚咚”的敲打聲,一聽到這個聲音,大家都知道,79歲的王星五又在修垃圾桶了。從2000年到現在,王星五自己也記不清已經修理了多少只垃圾桶,從他所在的社區到旁邊的幾個社區,只要見到破損的垃圾桶王星五都會帶上工具到現場去修理,到現在已經堅持了十年。 ????修理工具全是自備 ????昨天記者見到王星五時,他正在家整理工具,地上擺滿 ????王星五今年79歲,退休前在國棉八廠做技術工人。 1995年剛搬到滄怡路社區時,看到周圍有不少垃圾,社區里的植物也沒人管,于是他就做起了志愿者。“我爸當時經常拿著水壺到外面去澆樹澆花,幫忙清除社區垃圾。 ” ????2000年老人換了“職業”,開始修理垃圾桶。“我看到社區里有一些垃圾桶壞了,我想修修之后肯定還能用,也能節約資源,就備了一些工具開始修桶,方法也都是自己琢磨出來的。 ”從那時起,老人沒事就在小區里轉悠,看到壞的垃圾桶記下位置,回家拿上工具就去修理。 “不僅是我們社區,其他社區的垃圾桶我爸爸也修。 170多個垃圾桶基本上我爸爸都修過,有的垃圾桶他能修2-3次。 ” ????各種破損他都能修 ????在王星五家門口,堆放著三個綁在一起破損的垃圾桶,其中有兩個底兒沒了,還有一個側壁破裂。王星五告訴記者,這些垃圾桶是他在別的社區看到后用粗木棍兒挑回來準備修理的。說著他便從家里拎了三個袋子,搬了一個凳子到院子里,坐在垃圾桶面前仔細端詳。老人從包里拿出一塊約30公分長寬的正方形木板,從垃圾桶口把木板放進去。由于垃圾桶上口大下口小,木板卡在靠近桶底三分之一處。 “尺寸大了,要再裁一下。 ”說著又從包里掏出鉛筆尺子,量好之后用鋸開始鋸木頭。不一會將鋸完的木板再次從大口處放進垃圾桶,這時木板卡在了桶底,王星五拿著錘子,把頭半伸進垃圾桶,敲打了幾下。 “行了,尺寸合適。 ”記者本以為已經修好,這時王星五又把垃圾桶放平,在側壁釘了幾個釘子固定桶底,弄好后,王星五仔細端詳了一下垃圾桶,說:“修好了。 ”記者一看表,只用了不到30分鐘。 ????只要能動就會堅持 ????記者看到,在王星五修垃圾桶的時候,他帶著一雙破舊手套,右手已經有三個手指暴露在外面。王星五拿下手套掏東西時,他的手指已經嚴重變形,走起路來也有些蹣跚。 ????兒子王延志告訴記者,老人現在雖然身體還算健康,但是已經出現了類風濕、關節炎和腦萎縮的癥狀,“看到老人這樣我們家人都很心疼,勸他多休息他也不聽,發現壞的就去修,也不管多遠。 ”王星五邊修桶邊告訴記者,修垃圾桶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種習慣。 “只要我還能動彈,我就會繼續修下去。 ”(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