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前有誰能想到,農民工徐萬年有一天會和溫家寶總理共進午餐 【編者按】 他叫徐萬年,45歲,是青島港的一名農民工。 20年前,他撿酒瓶子被門衛羞辱;幫人裝卸貨物,老板一分錢都沒給;出門打工,家里連5元錢都湊不齊。“當年遭的罪,我現在想起來都不敢相信。”他說,&ld 今年“五一”勞動節,他被評為全國勞模,從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西港分公司副經理的職務,新近又被提升為黨委書記。碼頭一線的領導會議,在座的都是城市人,只有徐萬年是一名農民工,但他是這里面最大的領導。 這部人生的傳奇是怎樣寫出的?“正縣級”全國勞模是怎樣煉成的?他走出了怎樣曲折而深刻的人生軌跡?近日,青島新聞網記者走進青島港,經過兩天貼身采訪,記下了他日常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和他背后發人深省的時代音符…… 編發這篇稿件,我們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從一名普通農民工成長為“副縣級”農民工,再到“正縣級”全國勞模,徐萬年的成長、成才歷程是青島港職工成長成才的縮影,更是當代農民工向新時期產業工人轉變的一個時代標識。 青島新聞網5月26日訊 上午10點左右,徐萬年坐在西港工具隊辦公室那破舊的沙發上,聽工具隊長匯報今天上午的工作。辦公室是用集裝箱改的,皮革鋪的地板已多處磨破、翹裂。工作人員給記者倒了杯熱水,更熱了。 “這怎么行,你難道忘了‘三個只有’了?連第一個‘只有’都做不到,談什么做好第二、第三個‘只有’?”徐萬年談起工作來,一點都不客氣。 “只有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才能把握命運;只有……”隊長開始一條條地匯報。聽完隊長的檢討,老徐認真地訓話。隊長低頭默默聽著,不時點頭。 最后,老徐半開玩笑地說:“你看,你頭發又長出不少,肯定沒好好用腦。我相信你,你現在的智慧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大片冰下的智慧待挖,卷鋼工具的改造交給你肯定沒問題的!” 走出工具隊,已經快11點半了,老徐看看手表,拿起對講機,調了輛車過來,“得坐車過去了,要不然開會的人要等很久。” 雖然公司為他安排了專車,但老徐平時很少用,基本都是步行。他說:“這樣看得才仔細。”走久了,他時間拿捏得很準。若不是因為記者隨從,拖慢了他的步行時間,現在他應該已經坐在會議室了。 下了車,正好趕上幾個港口年輕的農民工下了班出來吃飯,看見老徐,一個個都咧著嘴笑:“書記,到底什么時候請我們吃飯啊?” “快了快了,今天沒帶錢啊。”老徐笑著說。 在西港,老徐和碼頭工人特別親,沒有上下級,只有兄弟情義。 工作人員第二次提醒記者,“現在應該叫徐書記了,不是徐經理。” 今年三月份,徐萬年已經正式從西港分公司副經理提升為黨委書記。五一,從北京領會全國勞模獎狀。 撿個酒瓶子 也能被攆出來 剛到青島港的裝卸工徐萬年 20多年前,徐萬年做夢都想不到他能有今天。 那時,20來歲的徐萬年剛從老家沂南出來,四處漂泊,靠打點零工撿破爛混日子。有一次,他發現很多工廠里的垃圾箱里有不少喝完的酒瓶子,他琢磨著,若都撿回來賣,能賺點錢。第二天,他就找來鐵絲、鋼管,自己編了兩個鐵筐子架在自行車后座上。 那天,他撿了滿滿兩筐子空瓶,在出大門口時,卻被門衛攔下了。門衛平時不管什么,但那天看見破衣爛衫的徐萬年像故意要找茬兒。他讓徐萬年把所有瓶子都倒出來,不準拿走,徐萬年和他商量了很久也不管用,放下瓶子剛要走,門衛又把他攔下了。“把兩個鐵筐子也拿下來!”徐萬年說,這是自己的。門衛二話不說,上去就把徐萬年辛苦編出來的鐵筐子拿走了。 老徐說,那時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坐公交車時,人家一看他是滿身污泥的農民工,都自動把身子往一邊挪。“城里人都瞧不起農民工,那幾年,我哪是人吶,連條狗都不如。”說起當年的事,老徐總是感慨萬千,平時記不起來,可一旦打開話匣子就關不住。“當年遭的罪,我現在想起來都不敢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