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規劃和投資計劃一直是資本市場炒作的熱點,近期湖北省推出的12萬億天量投資計劃,更是在市場激起不小的波瀾。湖北省稱,全省重大項目已入庫項目3.76萬個,未來六到八年內投資總規模達12.06萬億元。這當之無愧成為地方政府公布的最牛投資計劃,不僅相當于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的3倍,更是2009年湖北省GDP總量的10倍 。 ????巨額資金從何處來 ????12萬億投資計劃橫空出世,巨額資金 ????根據湖北省的規劃,僅在2012年前開工的項目就有1.3萬個,約需資金6萬億元。其中,各級財政性資金4300億元,國內貸款7700億元,企事業單位自籌32500億元,利用外資、債券等其它資金5600億元。對于剩下的近1萬億元的資金缺口,湖北省發改委表示,將千方百計擴大民間投資、加強招商引資。 ????然而,巨額融資計劃能否如愿達到,則飽受質疑。有專業人士分析,湖北省在證券市場上可融資的空間并不大,按融資一次最多100億,一年3至5單,5年最多也只有2000億。此外,2009年湖北省引進外資36.58億美元(約人民幣300億元),與投資計劃里利用外資和債券等渠道籌資5600億元,相去甚遠。 ????國內銀行貸款7700億元的目標同樣不容易實現。今年1月到2月湖北省新增信貸約750億,7700億相當于今年前2個月新增貸款的10倍,隨著信貸規模控制,未來幾年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比較緊張。且隨著監管部門對地方融資平臺風險的日益警惕,除中央項目外,地方性項目越來越難獲得大規模信貸的支持了。 ????吸引民間資金的想法固然正確,但絕大多數項目都是政府項目,在投資環境和相關配套政策并不完善的情況下,民資獲利空間有限,如何吸引到民資,近萬億民間資本能否帶動,仍需拭目以待。 ????投資熱潮會否引發債務風險 ????新一輪投資熱潮會否引爆地方政府和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這是讓市場為之揪心的第二個懸疑。12萬億的總投資規模,相當于2009年湖北省GDP總量的10倍,相當于湖北省年財政收入的147倍。“四兩撥千斤”的發展思路背后,巨大的債務風險不容小覷。 ????大量舉債進行投資,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急劇膨脹。以湖北省為例,2012年前的6萬億元的龐大投資計劃,地方政府財政只能拿出4300億元,其余基本上通過貸款、發債等其他方式來解決,債務壓力相當巨大。面對資金壓力,各級地方政府除了由財政部代為發行地方債外,最主要的籌資途徑還是通過建立各種融資平臺,向銀行貸款,帶動項目投資。 ????一年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如滾雪球般迅速累積,高負債、資本金缺失、收入不穩定等問題日漸暴露。中金公司研究報告稱,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不含票據)約為7.2萬億元,其中2009年凈新增約3萬億元。 ????央行的調研結果也顯示,到2009年5月末,全國已有政府投融資平臺3800多家,負債達到5.26萬億元,負債相當于2009年全國GDP的15.7%,相當于2009年全國財政收入的76.8%、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161.35%。 ????歷史曾經表明,1993、1994年,地方政府投資熱潮促使銀行信貸快速增長,但在隨后宏觀調控收緊后,銀行不良資產率開始顯著攀高。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后,中農信等全國性大型金融企業關閉。1999年國家決定剝離銀行壞賬,向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注入的銀行不良資產高達1.4萬億元。 ????雖然眼下適度寬松宏觀政策還在延續,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總額已下降到了4900億元。但令人擔心的是,高達7萬多億元地方融資平臺的貸款,未來將有多少變成不良貸款? ????是否違背“調結構”主題 ????地方政府這種“大躍進”式投資計劃,是否違背當前“調結構”的主題,這是飽受詬病的第三個問題。當前國家正在致力于保增長、調結構,改變投資占比過大的局面,著力刺激內需消費,而地方政府發展理念卻仍然維持在過去依靠投資的老思路上。 ????以湖北省為例,總額12萬億的投資項目,主要分布在制造業、服務業、基礎設施等六大領域,其中基礎設施項目所占高達1780個,比例達到了30.6%。這種項目結構顯然與調整產業結構的精神相違背。 ????當前“調結構”理念已經明確,體現在增長模式上,就是要把以前依靠投資,依靠外需拉動的經濟增長,轉變到依靠內需拉動上來。只是打著“調結構”的幌子,實際上依靠上馬新項目、依靠投資拉動,是應當堅決摒棄的。同時,投資在GDP中比重的增加,意味著國民的內需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用政府不斷負債、加大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發展經濟,或難以長久持續下去。(萬晶 原題:12萬億天量投資引爆三大懸疑) |
上一篇:民告官一把手為啥“躲貓貓”
下一篇:領導批示多催生了“信訪不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