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海寧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5月11日對記者表示,2004年發生的湖南邵東考生王佳俊冒用同學羅彩霞身份上貴州師范大學案,是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性質十分惡劣。一經查明真相,對教育系統違紀違規單位和人員將嚴肅處理,依法依紀追究責任。(5月12日《中國青年報》) ????與高考招生聲譽息息相關的羅彩霞案,教育主管部門本應該第一時間做出積極反應,但遺憾的是,教育部對此事反應有些遲鈍, ????教育部將這一事件定性為嚴重違法違規、性質十分惡劣,可以看出相當憤怒。但從回應來看,則有應景的嫌疑,不僅寥寥數語,而且是一堆官話、套話——像“違紀違規問題發現一起、曝光一起、查處一起”這樣的官話,其實這是很多部門的官方通用語言。 ????教育部什么樣的回應才能讓公眾滿意?在筆者看來,首先要體現出政府部門對公共事件的靈敏度。在媒介發達的今天,教育部完全可以在事件公開見報的數小時內做出公開反應,以表明對此事的高度關注。公眾情緒會因為主管部門的及時反應向良性方向發展,而且,主管部門的及時反應,也是對具體調查部門的鞭策。 ????其次,有必要就此事件向受害者和公眾表達歉意。顯而易見,羅彩霞案是招生程序極其不規范造成的,準確地說,與監管缺位有關。羅彩霞因此事件身心受到巨大創傷,難道不該向她表示歉意嗎? ????再者,應在全國廣泛深入調查冒名上學的問題。教育部不能只依賴群眾和媒體來監督高考招生,自己也要主動出擊。筆者搜索發現,近年來冒名上學的例子并不少,既涉及中考,也涉及高考,各省等都曾出現過類似問題。可見羅彩霞案并不是孤例,難道不該主動調查嗎? ????更重要的是,公眾非常想知道,教育部從這起冒名上學事件中得到什么教訓。公眾想看到的結果是,教育部對此事件舉一反三,從中查找自己的管理漏洞,以避免更多的羅彩霞再度受傷。 |
上一篇:誰是貴州師大污名化的真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