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找份工作,過個踏實年”成了諸多求職者的愿望。2008年,城陽區投入促進就業資金860余萬元,組織失業人員參加技能培訓520人,組織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500余人,組織創業培訓360人;安置城鄉就業23000余人,完成計劃的230.5%,其中有求職需求的“4045”等就業困難人員安置率達100%;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就業5500余人,完成計劃的184.5%;城鎮人員就業率達76.9%,完成計劃的109.8%;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17500余人,完成計劃的250.3%。在金融危機下,城陽區逆勢上揚,實現就業全面突圍。
對外開放強勢拉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就業結構優化
城陽區立足自身優勢,大力實施開放興區戰略,招商引資力求招“大”引“強”,目前已有4000多家內外資企業遍布城鄉各地,為求職者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有力地促進了勞動力的合理有序轉移。同時以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就業結構優化,積極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擴張現代服務業促進就業、強化現代制造業拉動就業、精化現代農業帶動就業,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和勞動就業,推動產業聯動發展和農村勞動力結構戰略性調整。截至目前,該區從事一二三產業勞動力所占比例分別為7.4%、43.3%和49.3%。
一個市場,兩個基地,打造就業新平臺
城陽區籌資800萬元建成了全國首家集求職、住宿、職業培訓為一體、規模最大的人力資源市場——城陽農民工人力資源市場,建筑面積6800平方米。
該市場自去年運行以來,每天到該市場交易的農民工達5000多人,成為輻射山東半島的勞務零工集散地。該市場二期擴建工程,預計今年初完工,屆時,每天入市交易人數將逾萬人。
建立了青島市首家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培訓基地,組織本區生源未就業畢業生進入基地見習,見習期間,畢業生可享受最低工資標準(2008年為760元)的基本生活補貼。目前,首批56名普通高校畢業生已與青特集團簽定了就業見習協議書,見習培訓6個月。
同時,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投資興建了“城陽區公共職業技能實訓基地”,該基地總投資5000萬元,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設立了符合該區產業需要的九大實訓專業,使該區職業技能年培訓能力由過去的1500人提高到了10000人,搭建起了求職者、職業學校和用人單位有效對接的橋梁。
“四項幫扶”加快創業帶動就業
該區堅持“以創業促就業”,推出資金幫扶、貸款幫扶、擔保幫扶和稅費減免“四項幫扶政策”,為推動自主創業提供了強力支撐。在資金幫扶政策中,建立促進城鄉就業專項資金,每年財政預算用于扶持農民創業資金2000多萬元。主要用于對有創業愿望的農村勞動力免費開展創業指導培訓、對“4045”農村勞動力中創業成功的“小老板”從促進就業資金中給予一次性自謀職業扶持、對規模以上發展精品漁業養殖,安排100萬元給予補助等方面。
通過“四項幫扶政策”,帶動一大批農村勞動力實現了就地就近轉移,實現了“創業一批、帶動一批、影響一批”,創業與就業良性互動。據統計,2008年該區扶持創業近1700人,完成年計劃的163.1%。其中扶持農村勞力自主創業1030余人,扶持失業人員創業近300人,扶持外來勞動者自主創業281人,扶持大學生創業近3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