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膠南市大村村民自己創辦的龍馬畫苑,近日格外忙碌,來自各地的訂單一批接一批。這里每一幅手工繪制的年畫都能賣個好價錢。
????手指一幅年畫,畫師劉獻珍告訴我們:“這是我國二十四孝的一個典故,孩子的媽媽病了,他披上鹿皮扮成小鹿,到森林里找母鹿求奶,為媽媽治病。”
????把傳說編成故事,用故事創作作品,用作品開創致富路。膠南市這些配有英文故事的傳統年畫先后打開了韓國、日本、美國、西歐等國家市場。
????近年來,膠南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文化資源優勢,不斷優化投資環境,積極落實產業政策,一大批文化產業項目迅速成長。由此,在1989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繪畫畫鄉”的基礎上,國家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基地、中國美術創作中心青島創作基地、全國書法人才培訓基地三個“國字號”先后落戶膠南,茂腔戲《徐福東渡》獲國家“五個一”精品工程獎,音樂兒童劇《二小放牛郎》獲全國最高藝術成就獎——“文華獎”。
????為加快全文化產業的發展,膠南每年舉辦年畫、剪紙、國畫、書法等二十多期各類美術人才培訓班,深入鎮村、社區有計劃地開展培訓,培養鄉土畫家有1000多名。2006年,市財政投資6000萬元建設了占地面積56畝,建筑面積15195平方米的市隱珠文化藝術中心,成為全市的文化娛樂中心、人才培訓基地和美術產業的展示交易基地。
????文化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讓膠南找到了一條富民之路。達尼畫家村以打造“中國江北第一畫家村”為目標,大力發展美術產業及附屬產業,其中青島綠澤畫院作品暢銷歐美十幾個國家,月出口油畫3000多件,創匯20多萬美元。位于大珠山風景區東麓的高峪畫苑,投資2000萬元開發了多處文化旅游景點,把文化藝術與旅游度假、休閑娛樂項目有機結合,現日均接待游客100余人,高峰期達2000多人。龍馬畫苑以打造“膠南農民文化產業園”為目標,大力發展年畫產業,形成“畫院輔導、農民參與、統一銷售”的生產格局,畫院30余種產品已開始在國內銷售。
????膠南文化產業得以長足發展,資金投入機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市形成了市、鎮、村三級財政投入機制。據不完全統計,僅2007年,膠南市用于文化建設的預算內資金就達1000萬元,是2006年兩倍。形成了以市級文化藝術中心輻射帶動,鎮級綜合文化站承上啟下,農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全面覆蓋的市鎮村三級文化設施建設體系。目前,膠南已有專業文化館、團、場、院大型文化場所10處,全市22處鎮、街道辦事處建立了綜合文化站,近900個村居建成文化大院,占全市村(居)總數的85%以上,村級圖書室普及率達80%以上。
????與職業教育相結合是膠南文化產業的一大特色。在青島黃海學院、市職業中專、高職校等職業學校開辦美術專業或課程,并推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辦學模式,為各畫院對口培養各類所需人才。高峪畫苑與萬博職業學院聯合,于去年開辦了美術中專班,招收學員50人,直接為畫苑培養、輸送繪畫人才。達尼畫家村投資900萬元,建設了占地35畝,教學樓、學員樓9000平方米,具有中專辦學資質的青島綠澤職業美術學校,秋季首批招生500人,使畫家村形成了學員、畫工、初級畫師、高級畫師梯次推進的人才培養模式。????(韓軍營 丁 健 韓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