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頒布之后,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二手車市場和二手車經營公司的“成立熱潮”,由于相關政策的滯后和監管力度的問題,近期,在各地至今為止出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倒退現象”,市場上充滿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因此一些大城市嚴格“封閉了”二手車市場的審批和經營公司的審批,在政策尚未完善、監管體系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謹慎的政府行為有一定的道理。
???????二手車市場是國內至今普遍存在的一種二手車交易行為,但是由于各地方發展不均衡,管理者水平不一造成了很多市場多年“躺在政策上享受”,并沒有根據經濟發展來實現企業的同步發展,因此在取消了過戶交易費2.5%之后很多市場開始業務萎縮。不少新成立的市場由于缺少經驗大打“價格戰”,不僅削減了行業正常利潤不能使企業良性循環,更造成了“低價低服務”的市場倒退現象。
???????二手車經營公司是一種新形式的二手車經營主體,其可以脫離二手車市場而獨立于二手車市場之外進行交易發票的開具,但是由于準入條件不明,監管不力,在很多地區出現了經營公司僅僅是“虛開發票”不進行實體交易,大大違背了當初《管理辦法》的初衷。
???????很多品牌廠家在高呼放開搞活二手車經營權的同時并沒有意識到市場的真實情況,缺乏對行業發展的一種正確理解和分析,往往認為只要成立經營公司獨立于市場之外就可以“大規模盈利”,不用接受市場的“約束”,能夠樹立自身的品牌和體系。
???????根據我們長達1年多的市場調研分析,二手車經營公司在現階段仍舊是“看上去很美,要盈利很難”,其存在著以下的幾點致命性問題在現階段的國內是難以解決的。
???????●二手車經營公司審批“一刀切”和“嚴格審批”難
???????如果二手車經營公司都是品牌經銷商,而且都是品牌廠家授權和接受管理的,那么這類經營公司對二手車行業將會是一個促進作用,但是這些公司的實際運營是否會“按照規矩出牌”仍將是未知數??纯幢本┦袌鲞@些經銷商“暗自降價”就會明白經銷商和廠家現在已經很難“同甘共苦”。如果僅僅授權給品牌經銷商二手車經營權,那么一些較大規模的舊車經紀公司就會感覺“不平等”,但是這些公司由于“短期目標要求高”,審批之后難免在某些環節上達不到經營公司標準化,反而會影響經營公司的整體印象。另外,在審批環節上,各地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切實貫徹審批條件和監管工作仍將是決定當地二手車行業的關鍵問題。如果完全放開,一些低資質的公司在市場外采取“低價侵擾”政策,那么將造成舊車經營公司的全面倒退。
???????●二手車經營公司難以獲得“政府集中公共資源”
???????二手車在國內現階段仍屬于政府監管和控制的一種特殊商品,由于其產品價值高、流動性強、會產生安全問題,所以在交易過程中的政府管理和服務必不可少,比如車輛的盜搶、違章、信貸、車輛登記證書辦理、行駛本變更、養路費購置費變更等等,由于整個國家的誠信體系、車主信息共享體系尚未完善,仍存在著很多監管“真空”所以政府部門在較長時間內還將在交易中起到“監督管理和把關”作用。相對來說現階段不論是政府公務員的成本還是人員數量都不可能實現市場外支持,相對來講只有年交易量達到地區交易量至少20%以上的單位才有可能獲得政府人員支持,那么也就是說在北京、上海等地區只有年交易量超過1萬輛以上的經營公司才有可能獲得這一支持,另、外由于二手車市場在政策要求上不允許從事二手車交易,所以只能提供服務平臺,因此政府的資源支持相當于公眾事業支持,但是如果是經營公司就很難獲得政府資源支持,因為畢竟政府資源屬于公共資源而并不能為經營公司帶來利益。
???????在相關的交易過程中,經營公司在辦理相關手續的時候就必須到相關政府部門“逐個”辦理,在成本上增加了明顯的消耗,對于奔馳、寶馬、奧迪這類高檔二手車來說成本消耗還是能夠接受的,但是對于中低檔二手車來說,在二手車利潤趨向減少的情況下對于企業運營成本負擔將形成很大的壓力。
???????●二手車經營公司不應在“增值稅”方面過度糾纏
???????不少汽車品牌廠家和經銷商現階段對于經營公司每臺交易車輛要繳納2%的增值稅“耿耿于懷”,相對來講二手車經營車輛增值稅屬于國家法規之一,2%是國家最低起征點,想要實現降低從法律角度很難在短期實現。一些現有的審批后的舊車經營公司現階段采取到市場進行“個人交易”方式,逃避相關的增值稅問題,雖然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這一問題將會始終困擾舊車市場和舊車經營公司之間的共同發展。如何建立一個合理的相對平等的納稅制度和監管制度應該盡快進行。在此期間過分的強調經營權和稅費平等而錯過了發展的大好時機我們認為是不正確和不科學的。
???????●市場集中化仍將是“較長時間的主流方式”
???????縱觀全國的知名商業模式,電器城、電腦城、房產超市等等這類整合資源能夠讓消費者廣泛比較的消費方式仍將是國內的一種主流消費行為。汽車市場雖然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一些管理、營銷方面的問題,但是在客流集中和消費認知方面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優勢。在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內集中了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廣州本田、東風日產、華晨寶馬、一汽奧迪等幾乎國內所有品牌的二手車經銷商,這些經銷商都在市場內“大環境下”突出了其自身特點,實現了短期的快速增長。在品牌二手車發展初期和中期,依托市場逐漸走出去的方式被證明是成功的,而大規模大范圍的“獨立”建立經營公司從任何角度的成本分析都將是不現實的。
???????●二手車優秀管理運營人才大量缺乏
???????這個問題是所有品牌廠家和經銷商都遇到的最敏感的問題,有經驗的舊車經紀人在管理、交流、商業營銷、服務意識方面很難與品牌理念結合,但是品牌人才方面對于二手車管理運營極度缺乏經驗,在發展初期找到一個有經驗能和品牌理念結合的高素質管理和運營人才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即使找到了也將會遇到很高的人力成本問題。不少現階段的品牌經銷商二手車業務基本上都是“湊合辦”。我們認為有長遠打算和長期目標的品牌廠家和經銷商應該現在就著手進入市場培養人才隊伍,從實踐中獲得高級人才,否則在靈活多變錯綜復雜的二手車行業中“瞎子摸象”將是一種“豪賭”。
???????上海通用、東風日產在這方面就加快了腳步,尤其是上海通用早在2003年就開始了二手車運營,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一些經銷商開展二手車業務頗有成效,這也提高了其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這種從長遠發展出發,從實際情況運作的方式將是現階段的一種理智模式。
???????二手車經營公司“看上去很美,要盈利很難”,投資者應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