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100萬輛汽車高調下線、上汽、南汽打破沉默走到一起。中國“大汽車”戰略沖出幕后走到臺前,他們是首批戰略的踐行人。
???????2005年《中國汽車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國有資本為主導的企業要通過產業重組、強強聯合,加快形成大型企業集團;2006年末,國家發改委追加發布了《關于汽車工業結構調整意見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和汽車生產企業要把產業組織結構優化升級作為當前發展和調整的主線,注重依靠市場機制,推動聯合和兼并重組。2007年,中國“大汽車”勢如破竹,呼之欲出。
???????按照一汽規劃,到2010年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輛;奇瑞目標產量突破100萬輛;上汽要求自主和合資并駕齊驅;吉利要實現2010年年產100萬輛的目標。他們都希望成為政策規劃中的主流企業。但算下來僅僅十四家車企的2010年產銷目標就已經突破1500萬輛,與中國汽車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規定的產業增長預期目標“到2010年國產汽車產量只定在900萬輛左右”相去甚遠。
???????如此看來,這600萬輛預期產銷量差距背后,必有一些企業要失望,但當下的企業發展姿態卻不可放低,他們應該如何自處?
???????其實,“十一五規劃”結構調整預期目標中說得明白:提倡公平競爭,鼓勵兼并重組以結構調整帶動發展,要形成1~2家年產200萬輛以上(其中自主品牌產品占50%以上)、出口占產量10%以上的大型汽車生產企業(集團);形成若干家年產100萬輛以上(其中自主品牌產品占50%以上)、出口占產量10%以上的骨干汽車生產企業……發展自主品牌,不斷提高自主品牌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占有率提高達到60%以上。
???????如此看來,“規劃”的確不能讓所有汽車企業都如愿的成長。向著年產銷百萬級產銷量跨越的汽車企業有希望,搏一搏他們中間總會產生幾個幸運兒;自主概念根正苗紅的企業有盼頭,沖一沖跨過品牌關口就能平步青云;期待自主創業白手起家企業歇一歇,奉勸各位看看是否還有其他的投資機會;恭喜已經入選的上汽和奇瑞,融入“大汽車”戰略的他們,將是后市不可限量的一代新中國車企。(汪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