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周歲前的五個傳統禮俗
一般人想到禮俗,就會產生刻板印象,覺得那是一些老舊不堪的規定,其實,如果回到原點來看,禮俗不僅一點也不生硬,而且還含有古老的情感,十分令人感動,下面
我們就來看看寶寶出生后的滿
月、四月日、度晬、孤齒、剃胎發等五項傳統習俗,讓寶寶成長的第一年,充滿多采多姿的豐富回憶!
1. 做滿月
★ 日期:嬰兒出生滿一個月。
★ 準備用品:紅龜粿、紅桃、禮燭、油飯、米糕。
★ 頭尾必備品:帽子(加金帽徽)、鞋子、襪子、衣服、尿布、包 巾、棉被、背巾、金飾、嬰兒車、紅龜粿、紅桃、禮燭。
>>>正確對待周歲寶寶對媽媽依賴
嬰兒出生滿一個月叫滿月,滿月時做的慶賀叫「做滿月」、「彌月之喜」。一般要 準備油飯和雞酒祭拜神佛祖先,外婆家也要送給外孫各種賀禮,除了送紅龜粿、紅桃、
禮燭,也要「送頭尾」,意指嬰兒從頭到腳所穿戴的全部衣物,包括帽子、鞋子、襪子、 衣服、包巾、尿布、棉被、嬰兒車、背巾,如果下一胎想生男孩就不必送背巾,因為
“巾”與千“金”同音,送背巾表示下一胎將生女千金之意,在衣服、帽子上都必須繡 上金萬字、金帽徽,表示是外婆送的,也有保平安的用意。
另外,因為親朋好友也會送禮,所以要有油飯、米糕等答禮,現代人大部分是回贈 蛋糕,也有請吃滿月筵席。
做四月日(收涎)
希望藉眾人之力,共同祈求嬰兒不再流口水,來年再添丁。
2. 做四月日(收涎)
★ 日期:寶寶出生后四個月。
★ 準備用品:牲禮、紅龜、酥餅。
★ 頭尾必備品:帽子(金帽徽)、鞋子、帽子、衣服、褲子。
孕婦生產后四個月要準備牲禮、紅龜、酥餅向神佛、祖先供奉,而娘家也要和做滿
月時一樣「送頭尾」,特別要送褲子以表示寶寶要快快開始學走路,親友也可以隨意送禮,產婦以紅桃或酒宴為謝禮,就叫「做四月日」。
做四月日最有意思的就是「收涎」,意思是替嬰兒解決流口水的毛病,方法是用12 個或是24個酥餅穿上紅線或黑線,掛在嬰兒胸前,由母親抱著,并請長輩或親友取酥餅,
在嬰兒口唇做揩抹狀,然后念吉祥話「收離離,招小弟」,讓你母親明年生男孩,收涎收利,「利讓你明年招小弟」希望藉眾人之力,共同祈求嬰兒不再流口水,來年再添丁。
3. 孤齒
★ 日期:寶寶滿九個月
★ 準備用品:米、水
一般寶寶七個月會坐,八個月會爬,九個月就開始長牙齒,就是俗稱的「七坐、八 爬、九發牙」,如果只長一顆牙齒,稱為「孤齒」,這時就要請姑姑將米加水煮,做成
「米水」給小朋友泡牛奶喝。
4. 度晬,抓周
★ 日期:寶寶出生滿一周歲。
★ 準備用品:米篩、書、印 章、筆墨、算盤(計算器 )、錢幣、雞腿、豬肉、尺 (斧)、蔥、芹菜、 蒜、稻草 、刀劍、聽筒等。
★ 頭尾必備品:帽子(金帽 徽)、鞋子、襪子、衣服、 褲子、學步車、紅龜粿。
孩子出生滿一周歲,臺灣話叫做「度晬」,「晬」是周年的意思,滿周歲時,也要
祭拜神明祖先,外婆也要送頭尾和紅龜糕來祝賀,這就叫度晬。周歲這天,最重要的儀式就是選才,又稱為「抓周」,等于是中國式的性向測驗,在
祭拜后,就在神壇前準備一個米篩,里面放12-14件物品-書、印章、筆墨、算盤(計 算機)、錢幣、雞腿、豬肉、尺(斧)、蔥、芹菜、蒜、稻草、刀劍、聽筒等,再讓嬰
兒坐在米篩中央,使他任意抓取,用以預測將來之命運或會選擇的行業。>>>周歲內小寶寶的養護知識
5. 剃胎發
★ 日期:出生12月或24月,取意12孝 或24孝
★ 準備用品:石頭、銅板(零 錢)、紅雞蛋一個、紅鴨蛋一 個、蔥少許。
通常在出生滿12日或24日為小寶寶剃胎發之后,在洗頭時,在水里放一顆石頭,表示小寶寶的頭快點變硬,再用鴨蛋滾過身體,雞蛋滾過臉上,是希望小寶寶長得既壯又漂亮,將來好的姻緣來結合,就是俗語的「鴨卵身、雞卵面、卡好的姻緣來相提」;另外,
銅錢可以為小寶寶帶財氣及好運到;“蔥”和“聰”同音,除了表示可使小孩頭腦聰明 之外,還可使頭發濃密;洗澡時,用石頭在嬰兒胸部輕點三下,希望小寶寶長大后膽子
較大,就是俗稱的「做膽」,但要選擇圓形的石頭,以后小寶寶的性情才會圓滑。
這些傳統的儀式,蘊含著父母、長輩對孩子的期望與感情,至于真正的效果,實在很少人會去斤斤計較,然而父母對小孩的愛與傳統情懷,卻在此產生溫暖與生命延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