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代駕服務已經出現好幾年了,早已不算什么新鮮事物,但是生意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不過最近在北京,隨著春節臨近各種應酬的增多,酒后代駕業務也“火爆”起來。
理性看待“火爆”原因
2006年12月中旬,北京交管部門再一次強
調嚴肅處理酒后駕車等四種嚴重交通違法行為。
警方明確表態: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手軟。于是,在北京的酒吧、飯店、娛樂場所、高速路收費站等重點區域周邊,交警展開了拉網式檢查。
以圣誕節為例,從24日到26日的晚上,北京繁華地帶各酒吧、飯店聚集區,均設有臨時、流動的交通崗,當街檢測司機血液中酒精含量,發現酒后駕車隨即就會被處以拘留、罰款、扣分、暫扣駕照等處罰。
檢查比想像中的要嚴格得多,家住三里屯的何先生談到:“剛開出飯店門口就有交警檢測酒精含量,超標一點就會處理,罰款取最高值,醉酒扣12分,嚴重的暫扣駕駛證甚至拘留,還要在媒體上進行曝光,姓名、單位均在其中,我們單位已經批評了一批酒后駕車的同事!
就在北京宣布對酒后駕車高限處罰之后,代駕服務的生意一下子就火爆了起來。北京奔奧安達汽車駕駛服務公司總經理何進說,這幾天代駕服務需求旺盛,與過去相比他們的客戶增加了3倍以上,20多個代駕員每天晚上忙得不亦樂乎。
“預約電話可以一直打到深夜!绷硗庖患掖{公司的接待人員告訴記者:“平時每天只有10單左右的酒后代駕服務,現在已經猛增到30多單,而且還在持續增長當中,火爆情況估計要持續到春節之后!
法律專家認為,雖然在飲酒與法規的兩難面前有了代駕服務的第三種選擇,但問題是這樣的“選擇”能持續多久。多年來,對于一項違法行為的打擊常常是一陣風,這陣風過去了違法的還是照舊。整頓和處罰并不能治本,反而會引起逆反心理,交管部門應該思考高限處罰是否真正起到了教育作用。
代駕服務行業期待規范
自打2004年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大對酒后駕車者的處罰力度之后,酒后代駕就陸續出現在全國各地的汽車服務行業,但是一直處于叫好不叫座的狀態,現如今很少有公司專注于酒后代駕服務,大部分的做法是擴大了自己的服務領域,汽車救援、汽車陪練、汽車租賃、長途代駕等等,提供綜合性的汽車服務以求降低行業風險。
雖然北京近期的酒后代駕服務比較火爆,但是依然很難得到較大發展,因為代駕服務的發展現狀總的來說是“前景看好,發展艱難”,造成這樣的原因在于,沒有明確代駕者和車主之間的法律責任而存在一定的風險。
代駕服務是一個新興的行業,所以目前工商、物價、交管部門對代駕服務的管理基本處于真空狀態,這樣的局面也直接影響到了代駕產業的發展。由于相應法律法規都沒有出臺,具體到代駕公司與顧客之間的利益關系就只能依靠雙方所簽署的合同辦事,有時甚至是口頭交待,消費者心有所慮也就不足為怪了。
請代駕司機安全嗎?發生糾紛怎么辦?出了交通事故怎么算?對代駕服務人員的不信任是代駕服務難以發展的重要原因。盡管代駕公司的司機都是經過嚴格考核后成為代駕員的,出車時也有隨身攜帶的合同,但汽車是一件很私人的物品,很多人飲酒后的大多做法是找親戚朋友,而不會考慮到代駕公司。
法律專家認為,雖然代駕服務為許多人提供了一時之需,但是由于路面交通的復雜性,代價服務尚需政府主管部門進行規范,以及建立行業審核制度,從而保證司機和被服務者的合法權益。而且,目前物價部門對這類特殊服務的無從掌握,使得消費者對于汽車代駕公司各自為政的收費標準也頗有微辭。
“不到10公里的路程就要七八十塊,酒后代駕要價太高了。”有消費者表示,動不動就將近百元的收費,有時還不如放在酒店第二天取車更劃算。代駕業務的收費是否合理,至今仍沒有行業標準,但正規的代駕公司顯然不會同意這個觀點,考慮到往返服務費用、事故責任劃分、糾紛處置等細則,通常收費不會很低。
類似汽車救援、汽車陪練、汽車租賃、長途代駕等綜合性的汽車服務,有必要進一步規范,但酒后代駕還是越少越好。(作者:倪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