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拼族”的“拼生活”
在北京,時下最流行的已不是“拼命”,取而代之的是拼車、拼房、拼購、拼飯、拼妝、拼衣。帶著對大城市的無奈,京城“拼一族”躋身而出。
家住朝陽而工作單位遠在中關村的黃灝談起自己拼車之前的生活
依然隱隱作痛:“公交太慢、地鐵太擠、買車太貴、打的太煩,在大城市工作實在是太不方便了,總是在上班之前就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提起拼車時光,黃先生情緒馬上高漲起來,“經濟、方便、舒適、還認識了一幫朋友。”他還泄密:“有一個拼車同伴已經成我的女友了,我們年底結婚。”
高房價令人望而止步,高房租也使剛入職場的新人們心有余而不足,剛畢業的應明就和兩個同班同學拼房,一千五百元人民幣的房租分成三份,每人都能省下一大筆錢。應明表示,拼房不但省錢,人多了也有氣氛,平時生活大家還可以互相照應。
應明稱自己過的是“拼生活”,中午在公司與同事拼飯,一大幫人吃一桌菜,飯錢平攤。晚上回家,與房友們輪流開火做飯。他說:“這是高消費逼出來的節儉。”
大學生們的“拼族”生活更是多彩多姿,高校網上拼購信息永遠是鋪天蓋地,中國傳媒大學的楊瑩和同班十五個同學合買了一張游泳年卡,她告訴記者,一張年卡一千多元,根本不是學生族可以消費得起的,而且不可能每天都有時間去游泳,拼購便是最經濟的購物方式。
而林業大學應屆畢業生林密更是和室友們過起了“拼衣、拼妝”的生活,她無奈的說:“還有一年就畢業了,大伙都忙著找工作,而面試需要穿著的正裝,質量好的化妝品又不是每個人能買得起的,只能靠‘拼衣、拼妝’度日。”
對愈演愈烈的“拼”生活,社會學學者史新認為:“這是現代都市中,精明的市民用有限的工資實現‘足金足量’的生活品質。‘拼一族’的拼消費是消費走向成熟的表現,同時也反映出從小生活在防盜門內狹小空間的人們溝通的愿望。”
也有人稱,“拼生活”是大城市效應的產物,在高消費的驅動下,人們只能過起“新集體主義”的生活,這不但摒棄了“個人主義”,同時“拼一族”節儉、節約的環保意識也節省了日益匱乏的資源。 作者 陳曉舒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