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掛床住院”、參保人員刷醫保卡買化妝品,這些現象是人們逐漸熟知獲取醫保典型案例,然而,記者近日深入調查發現,一種隱性醫保投機手法,正在靈活就業人員中上演。他們沒病不參保,有病就參保,病后就停保,往往以幾百元的參保費,獲取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的醫保統籌基金。
這些投機者不僅包括本地的靈活就業人員,而且還蔓延到外地一些投機者。
本報記者 嚴利
早上8時,陽光已經照在了病床上。阿芳一如既往地開始煲電話粥,因化療而掉光了全部頭發的頭皮雪白發光。
她現在躺在廣州一家醫院的乳腺癌治療中心病房里,準備進行第4次化療。醫生給她的化療方案價位并不是最高的,每次一萬元。按照慣例,她起碼要做滿6次化療,才可以進行手術,然后放療。
“第一次化療你可沒有這樣高興啊,整天愁眉苦臉的。怎么這兩次這樣高興?”阿芳已經多次被病友這樣好奇地問,她只是給最要好的兩個病友透露了真實答案:第一次化療時還是自費,但是經過緊急運作,等到第二次化療時,阿芳已經成為醫保病人,一次1萬元的化療費用,只有2000元是從自己口袋里掏出的——經濟上沒壓力,心情自然就舒暢了。
自費病人突擊參加醫保
1個月后就可輕松搞掂
自從40歲那年下崗后,阿芳就再也沒有出去工作過,到今年3月8日,阿芳已在家里和鄰居們以打麻將的方式消磨了6年時間。這天,居委會請來醫生給社區的女士們做免費體檢,阿芳得到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她被懷疑患有乳腺癌!
接下來兩天,阿芳和老公到廣州三家三級醫院進行檢查,在抽血、CT、B超和鉬靶等一系列檢查后,阿芳患乳腺癌鐵證如山。醫生告訴她,必須及時住院治療。
辦理住院手續時,收費工作人員一聽阿芳是自費,很奇怪地問了句:“這個病起碼要花幾萬元,怎么不參加醫保?”
住進醫院不到一周,阿芳預交的5000元已經快用完了。但是家里已經拿不出錢來繼續進行治療——阿芳失業后,全家收入主要靠老公每月1200元的工資養家。現在治療還沒有真正開始,就沒有錢了。
就在這個時候,阿芳家一個親戚提醒她:廣州市去年底出臺了一個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醫保的政策。阿芳雖然失業在家,但是還是可以以靈活就業人員的名義,申請參加醫保。“現在趕緊參加,下個月就可以享受醫保待遇。”
真就有這樣的好事,在3月份最后一天,阿芳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了醫保。按照政策規定,靈活人員在今年1月到3月參加醫保,只要經過1個月的等待期,就可以享受醫保待遇。
如果沒有參加醫保,需要自掏腰包的話,醫生給阿芳算過一筆賬:至少化療6次需要6萬元,兩次手術需要20000元,放療需要將近1萬元。“不包括5年吃藥的內分泌治療,起碼要花10萬元。”
但是現在,阿芳每個月花108元參加醫保后,意味著接下來近10萬元的醫療費,絕大部分是醫保統籌基金幫她掏了。
這個邏輯可以這樣理順:從來沒有想過參加醫保的阿芳,在查出患有癌癥后,立即突擊參加醫保,一個月后,就可以理直氣壯地享受醫保最高27萬元的報銷待遇。
按照這家醫院里乳腺癌患者通行的治病歷程:6次化療大約需要4個月時間,放療需要至少一個月——也就是說,阿芳只要在接下來這6個月里每個月交上108元,那么,這不到700元的醫保繳費,將為她換來至少8萬元的醫保統籌基金。臨時突擊參加醫保是何等的劃算!
只要乳腺癌治療結束后,阿芳可以立即停止參加醫保,她這種行為并不違反醫保規則。當然,以后某個時間如果病情復發或新檢查出其他重大疾病時,阿芳可以如法炮制繼續參加醫保。
只花數百元參保費
獲取醫療費數萬元
除了阿芳這樣廣州本地失業人員可以自由“利用”醫保外,其實,已經有不少外地人也開始準備投機參加廣州醫保。
幾乎和阿芳同時住進乳腺癌治療中心的一位從湖北來廣州自費治病的女子小雨,在獲悉了阿芳參加醫保的“一本萬利”實惠后,突發奇想,希望可以突擊參加廣州醫保。
按照廣州現行醫保政策,外來人員如果要參加廣州醫保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在廣州工作,且由工作單位統一出面購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不能單獨購買醫療保險。但這個政策并非鐵板一塊。上網搜索一番后,至少有數家代辦社保的中介公司很熱情地告訴小雨:外地人員目前在廣州只要每個月交10元委托費,就可以立即給她辦理廣州醫保。
接下來辦理過程非常簡單,小雨帶上身份證到一家社保代辦機構,一次性交了半年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費用,便順利地參加了廣州醫保。
小雨半年交了多少錢?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每月大約400元左右,半年合計2400元,但是她得到的回報就是數以萬計。治療結束離開廣州時,小雨可以停止參保。
就這樣,類似小雨這樣工作不在廣州、戶口也不在廣州的外地人員,他們可以在社保中介公司的操作下,按照自由職業者的形式參加廣州社保,在住院期間享受超過參保經費數倍甚至數十倍的醫保統籌基金。
有病才參保成共識
投機現象難以控制
目的在于解決總量高達145萬人員看病難的《廣州市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試行辦法》,在長達幾年的醞釀后,在去年底出臺并從當年12月1日開始執行。這個政策本身就是考慮上述人員勞動關系不穩定、崗位不穩定、工作時間不穩定和收入不穩定,專門訂做了適合他們的住院和特殊門診醫療保險制度。只要靈活人員參加醫保后,住院可享受最高達27萬元的醫療報銷。
廣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有關人士今年初評價這個政策時說,政策有了,留下的問題就是想不想參加和愿不愿意參加的問題。而這一政策實踐證明,的確有不少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并沒有參加。
有人士分析:至今還沒有參加醫保的人,其實很大一部分懷有投機心理,就是要等到臨時診斷出有病才會參加,不然沒病時參加每個月不白白浪費100多元了嗎?
“更大的危機在于,只要給中介公司每月交10元委托費,就可以輕松給人、戶均不在廣州的外地人辦理醫保。”分析人士說,有關方面必須立即規范社保中介機構的不規范運作。“某些中介機構完全可以在廣州尋租一間公司,然后將大批外地人名字掛在這家公司里面,公開違規辦理醫保。結果就是降低醫保的共濟能力,使醫保基金支付面臨困難。”
盡管勞動保障部門在出臺這一政策時,曾考慮靈活就業人員流動性大,難以強制參保,個別人可能患重病時就參保,病愈時就停保,因此對住院保險的參保人群設立享受待遇的6個月等待期,靈活人員參加醫保后,只能從參保繳費的第7個月才能享受。
但記者調查發現,這6個月的等待期并不是可以阻撓醫保投機的“殺傷性武器”。“很簡單,比如我在今年3月份查出患有乳腺癌,于是立即參加醫保,那么在9月份可以享受醫保時我才住院治療。”一位深諳醫保政策的人士說,很多慢性疾病,其實并不需要及時住進醫院。
廣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承認確實有投機參加醫保的現象存在。“這是政策無法控制的道德風險。”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