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女名嘴”滬上“大話”男女
作者 李雋芝 許曉青
“現在大陸男人的壓力不少來自女人,他們感慨‘有多少愛情死于房價’”,“內地的一些女性節目其實正在‘出賣’女性”……這一句句“辛辣”的話語,出自海峽兩
岸多位知名兩性問題專家之口。
應上海市婦聯邀請,連日來兩岸“女名嘴”冒酷暑在滬上設壇開講,其中以中央電視臺資深女主持張越和自臺灣前來上海定居多年的女作家藍懷恩的演講最為大膽前衛。
男或女,誰是“弱勢群體”?
男或女,誰才是當今的“弱勢群體”?演講現場,兩岸“女名嘴”可謂智者見智。
張越引用一項統計稱,二00五年全球七十一個國家的傳媒中,男女形象出現比例為五比一,且女性形象大多與家庭瑣事有關聯。她認為,傳媒的不當暗示,導致不僅男性“弱”視女性,連女性自身也“弱”視自己。她還感慨,目前內地真正關心女性的電視節目并不多,有的只是打著女性名號在“出賣”女性。
而作為亞洲第一位從事男性文化研究的女專家,藍懷恩更同情時下男人的處境。她認為,在工作、財務等領域已取得“新平權”的女性,同時還掌握著撒嬌、依賴等“舊特權”,男性相反成了“弱勢群體”。
藍懷恩稱,統計顯示,去年臺灣男性憂郁癥發病率上升了百分之三十五,遠超女性發病率的增幅。她認為,一些男性面對壓力已苦不堪言。她說,比如在上海,走在馬路上的女人各個神采奕奕,而身旁的男人卻都是“熊貓眼”,衣衫隨意。男人為房子、車子打拼,很多壓力都來自身邊的女人。
為“上海男人”伸“冤”?
“上海男人”究竟是好是壞?這是兩岸“女名嘴”聚焦的熱門話題。
藍懷恩新近在個人博客上發表了《上海男人才是進化人種》一文,當即引起互聯網上的爭議。她認為,具有“圍裙丈夫”特質的“上海男人”愛家、顧家、不暴力,具備難得的好品質。為此,藍懷恩還曾出版《上海牌男人》一書。
大陸“女名嘴”張越則持相反觀點。她認為,“每天回去‘買汰燒’,工資獎金都上交”的“上海男人”并不可靠。她表示,非常擔憂這種“上海男人”只是表面聽話,實則助長女性更依賴男性的傾向。
對此,為“上海男人”鳴冤叫屈的藍懷恩稱,“斤斤計較”只是“上海男人”的個人行為,不影響整個社會的和諧,因此外界不能“見樹不見林”,貶低“上海男人”的價值。
而張越則表示,在經濟發達的上海,出現這種“小男人群體”,讓人不得不思考,這究竟是女權主義的進步,抑或是退步。
責任編輯:林彥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