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東
四川醫院反賄“風暴”
某名醫生說,最近三年多來,醫院回扣現象越來越嚴重
進入2006年以來,在一場強震撼力的“反賄風暴”中落馬的36名四川各地醫院“頭頭”相繼進入起訴和審判程序。
去年5月31日起,四川省醫療衛生系統按照省紀委
的要求和部署,開展了大規模反醫療衛生系統內商業賄賂專項行動。在這場風暴中,目前已經有包括36名“頭頭”在內的128人落馬,涉案金額近千萬元。
據介紹,在這次專項整頓中,全省有五萬多家醫療機構對自身執業行為進行了自查自糾,并對16萬多名醫護人員執業情況進行了核查,查處各類違法行為一萬多起、有190多家醫療機構和29名醫師的執業許可證及執業證書被依法吊銷,“一批違法行醫機構、一批假醫生、一批違法行政負責人”被查處。
四川是醫療衛生事業大省,其中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就有1100多家,從業人員數以十萬計。
權威媒體引述四川省檢察院的數字表明,從2004年至今,全省檢察機關立案查辦的醫藥系統職務犯罪中,有50%以上的涉案人員都是帶“長”字號的,包括衛生局長、醫院院長、衛生所所長、醫院藥械科長,衛生局醫政股長、科長等。
在此次醫療行業反賄“風暴”中,自貢是“重災區”之一。自貢市人民檢察院有關官員認為他們查處的是一起特大醫療腐敗的“窩案、串案”,共有16名犯罪嫌疑人被立案偵查,涉及縣級以上干部四人,大案16人,涉案金額達500余萬元。目前自貢這起窩案已有三人被法院作出有罪判決。
據權威消息來源引述自貢市自流井區人民檢察院消息稱,從1999年1月至2005年4月期間,自貢市第一醫院在采購藥品、醫療設備及基建過程中,該院院長鄧某涉嫌受賄金額達36萬元,并有140萬元巨額財產涉嫌來源不明。
在這個院長的帶領下,副院長呂某從1999年至2003年擔任副院長期間,利用分管該院設備科等部門的便利,在單位采購彩色超聲成像系統、椎間盤鏡、血球分析儀等醫療設備業務中,先后多次收受個別企業負責人賄賂的美元及人民幣。在收受商業賄賂已經“蔚然成風”的情況下,該院另外兩名副院長以及設備、總務、信息、藥劑、眼科等科室多名人員自然不甘落后,收受賄賂一發而不可收拾。
2005年6月初,達州市中心醫院原院長李某成為此次反賄“風暴”中最早被檢察機關立案審查的對象。達州市檢察機關查明,李某在1997年至2005年春節期間,收受11人25筆賄賂,共計124萬元。去年12月27日,達州市中級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李某受賄一案。
當地媒體的報道說,當李某等人被檢察機關立案偵查后,得到這一消息的醫院職工“自發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根據當地媒體的報道,開江縣醫院某醫生曾檢舉揭發了所在醫院醫生集體接受醫藥回扣的內幕,并附有很多證據。這名醫生說,最近3年多來,醫院回扣現象越來越嚴重,幾乎每個醫生都收紅包、拿回扣,回扣藥幾乎占處方的80%。
這名舉報人還對當地媒體透露,藥販子給醫生回扣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醫院藥價就是這樣被抬高的,平時醫院的職工有個頭痛腦熱也不在自己的醫院內開藥,而是去外面的藥店買。
“我們反腐是要來真的”
“四川這次查處36個院長、副院長、科(處)長,不能說明我們四川醫療腐敗的問題最嚴重,更不是說我們四川有問題的院長最多”
2月23日上午8點半,《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敲開了四川省衛生廳副廳長沈驥的辦公室。瘦削、干練的沈驥事務非常繁忙,電話和來人來訪的頻率都很高。
采訪中間,四川省紀委、省監察廳駐衛生廳紀檢組副組長、監察室主任董永超送來一份名為“堅決治理商業賄賂,深入開展醫療衛生領域反腐敗斗爭”的通稿。
拿著這份通稿,沈驥神情坦率地說:“四川這次查處36名院長、副院長、科(處)長,不能說明我們四川醫療腐敗的問題最嚴重,更不是說我們四川有問題的院長最多,而是我們反腐的行動早,力度和決心是逗硬的(四川方言,意即動真格)。”
董永超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在過去幾個月里,四川省衛生廳結合衛生系統反腐敗斗爭查出案例,配合四川省紀委、省監察廳聯合舉辦了三期全省醫療衛生系統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培訓班,全省766名二級以上醫院院長,衛生廳直屬單位及中央在川醫療衛生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和人事、財務、設備、藥劑、基建部門主要負責人,省衛生廳機關公務員參加了培訓。
“這次培訓是四川衛生系統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高規格的培訓,省紀委、省糾風辦、省檢察院和衛生廳四名領導全部到培訓班上講了課。四川許多院長都是專業技術人員,某種程度上是專家出身,對相關的職務犯罪和醫政管理規定有的不是很清楚,他們普遍反映這樣的培訓很及時,很有針對性,受益匪淺。”他說。
董表示,類似的培訓班他們還將繼續搞下去,尤其是“給去年下半年陸續提拔的新院長以及去年培訓時因去黨校學習或出長差未能參加培訓的同志補課。”
“看到他們出事,我的心情很復雜”
2006年初,四川省衛生廳再次在媒體上公布了舉報電話。董永超說,四川省衛生廳對于醫療腐敗和行風建設的檢舉渠道一直非常暢通,舉報電話、廳長信箱都設立得齊全和規范。
但他同時指出,真正打電話來舉報相關問題的并不多,“主要以信件舉報為主,我每天都會閱讀相關的舉報信件,從中認真篩選有價值的舉報線索。”
“這36名院長、副院長、科(處)長當中有你認識的嗎?”
董永超苦笑了一下說:“我在衛生系統呆了20多年,你說有幾個醫院院長我不認識?看到他們出事,我的心情很復雜。這一批查處的36名干部,大多是早幾年出的事,并不是這一兩年犯的事。”
董永超說:“現在全國約有6000多家藥廠,還有數不勝數的醫藥公司,它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生存問題,主攻對象自然是醫院院長。藥品從藥廠經過醫藥公司進入醫院,這個過程中圍著院長轉的人太多了。有些醫院院長開始可以抵抗,但是在藥廠和醫藥代表強大的攻勢下,時間長了就很有可能遭拉下水。”
這次出事以后,衛生廳找來幾家醫院院長,組織討論了《關于加強對醫療衛生機構領導干部廉潔從業管理的通知》。董永超表示,這個通知的目的就是防止醫療機構領導干部陷入非法利益的格局之中。通知規定:醫院院長不再像過去一樣兼任藥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也不得直接介入藥品采購和醫療器械采購等具體工作。
一個顯而易見的假設是:如果院長仍然兼任藥事委員會主任委員,那么如果幾家藥品企業都同時參與招標,院長作為主任委員討論時往那兒一坐,藥事委員會成員和經辦人員難免要看院長臉色行事,買這家還是買那家,院長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對藥品采購起到主導作用。
在通知里,四川省衛生廳明確規定:醫療機構領導主要履行監督管理藥事委員會成員和經辦人員是否認真、正確履行職責,行為是否規范,從業是否廉潔,制度和規定是否認真執行的責任,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不得直接介入藥品采購和醫療器械采購等具體工作。
衛生廳認為,過去是由下級監督上級,監督的力度和效果不理想,現在是上級監督下級,下級的過錯上級要承擔責任,所以監督的力度和效果能大幅提高。
反賄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
在對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存在的違紀違法問題進行調查之后,四川省衛生廳按照省委領導的要求,配合省紀委、省糾風辦和檢察機關以此為突破口,揭開醫療機構少數領導和醫務人員收受商業賄賂的蓋子,這一堪稱勇敢的舉動并沒有被看作是“抹黑”。
董永超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四川集中查處36名醫院院長、副院長、科(處)長后,很多群眾對四川敢于揭開醫療機構領導和醫務人員收受商業賄賂蓋子的做法和決心表示贊同,當然一些人發些牢騷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辦學習班、下發通知外,四川省衛生廳還在全系統提出七條警戒線:取消內部科室與醫務人員收入分配直接掛鉤的經濟承包辦法;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同類藥優先選擇低價品種;醫務人員使用治療效果相當的藥物時優選優價品種,不得開單提成;醫務人員應選能夠明確診斷且費用較低的檢查項目,不得盲目重復施檢;醫療機構不準實行儀器檢查、化驗檢查及其他醫學檢查等開單提成;醫務人員不得私自外出會診;會診收費按照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相關標準執行,不得私自或另行收取會診或勞務費。
四川省衛生廳還通過總結分析藥品購銷案中暴露出的問題和藥品集中招標的利弊得失,制定了“取消招標中介、建立監管平臺、推行掛網采購、促進藥價下降”的改進措施,促進陽光采購,壓縮藥價虛高的空間。
初步統計表明,實施這些措施后,四川第一、二批掛網藥品和第三批中標轉掛網藥品的零售價比國家現行零售價分別下降了31%、28%和40.6%,平均下降了33.2%。2005年12月,衛生部、國務院糾風辦聯合在成都召開的部分省市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座談會上,四川的做法得到了充分肯定。
四川省衛生廳的一份文件顯示,該廳下一步將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制定治理醫療衛生領域商業賄賂問題的工作實施方案。同時,在2006年內,該廳還將對各市州、縣衛生局長和新任醫療衛生機構領導干部進行以廉潔自律為重點的輪訓。
該廳一位負責人強調,此次醫療“反賄風暴”在取得初步戰果之后不會就此收手,四川還將進一步加大案件查處力度,“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嚴肅查處醫藥購銷中給予、收受回扣和醫療服務中‘開單提成’、收受‘紅包’等濫檢查、開大處方等違規違紀行為”。
“希望老百姓對醫生多一分體諒”
董永超大學學的是臨床,畢業后在衛生系統工作20多年。對于這幾年醫患矛盾突顯的現實,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總的來說,這支隊伍是很淳樸敬業的好隊伍,特別是遇到突發事件時,如‘非典’、疫情、重大事故、重大自然災害,在第一時間沖到前線不顧自身安危的,除了武警官兵解放軍戰士,還有很多是我們可敬可愛的醫務工作者。”
他補充說:“很多醫生、護士都在家里準備有固定的出差行李,出事電話一響,拎上包就走。”
“群眾看病難,主要集中在兩頭,一是大城市、大醫院看病難,再就是農村看病難。比如到北京預約一個專家號可能得提前一個多月,到四川華西、省醫院看病也常常是人滿為患,但很多方便、便民的社區醫院卻是門可羅雀,坐等病人。”
“說到看病貴,這也是個有很多深層次原因的問題。說起來,我們國家涉及衛生的有關部門很多,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衛生長期欠賬太多,政府投入與人民群眾的期望之間還有較大差距,制約衛生事業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矛盾還未從根本上解決。但是老百姓只看結果,只覺得看病貴、看病難就是衛生部門一家的事。
“我們國家從醫療設備、對病人檢查手段上和發達國家差距不大,但經濟和收入水平卻相差很遠,高額的醫療成本難以避免地轉嫁到患者頭上。藥品是特殊商品,不能像買彩電一樣,有錢我買好的,沒錢買差的,再沒錢我買個黑白的。病人到醫院看病,主動權不在患者手上,住多久院、吃什么藥都只能聽醫生的。所以醫患雙方在信息上的不對稱也是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個原因。”
“如今社會發展加快,壓力增大,群眾面臨了這樣那樣的社會矛盾,像看病、上學、還有政法公安,這些都是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問題。天氣預報不準老百姓可能一笑了之,但是一旦教育、醫療亂收費問題被披露,或是執法不公的個案被曝光,都會引起非常強烈的社會關注度。”
“醫學發展水平仍有許多難題未破解,有許多嚴重疾病,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常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醫療發展水平尚不能讓醫院和醫務人員解決所有的疾病。在實際診療中,即使患同一種病,病人的個體情況也是千差萬別,診治的效果、康復的快慢會是不同的。希望老百姓對醫生多一分體諒,多一分理解。”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