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同一天,國際上接連發生兩起踩踏事故,讓人既傷神又憂慮。
2月5日新華社報道,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羅南部一家大型超市的停車場2月4日中午發生踩踏事件,至少已造成3人死亡,33人受傷,其中多人傷勢嚴重。當時,來自墨西哥的“反叛者”音樂組合正在為巴西狂慕者舉行簽名活動,只能容納2000人的停車場擠
進了近5000人,其中大多數為少年兒童。
在同一天,類似悲劇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上演,目前已造成74人死亡,400多人受傷。事發前,現場有數千人在排隊,當活動組織者向人群分發抽獎彩票時,搶奪彩票的人群突發混亂,隨后發生嚴重的踩踏事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兩起踩踏事故發生的原因,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有必要從這兩起踩踏悲劇,乃至從以往更多的踩踏悲劇中汲取教訓,力避同類事件在我們身邊發生。
就馬尼拉的踩踏事故而言,當地媒體認為,體育館入口處過于狹小,讓人們排隊進入的長廊彎彎曲曲,而且兩邊都設有半人高的鐵柵欄。排在后面的人看不到排在前面的人,加上人們等待了好幾天已十分疲憊,發生擁擠后,局面就容易失控。據目擊者說,大多數死者都是在柵欄上被活活擠死或倒地被踩死的。此外,從各種跡象看,事發前當地政府和警方麻痹大意,沒有與組織者在安全保衛措施方面進行認真協調,也是導致悲劇發生的原因。
而圣保羅踩踏事故的發生,則相對比較簡單,新華社的報道說,有消息認為是因主席臺與公眾之間的隔離網被擠倒造成的。但是,警方尚未宣布導致這場悲劇的真正具體原因。隔離網為什么會被擠倒呢?有一個原因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場地嚴重“超載”,本來只能容納2000人的停車場,竟然擠進了5000人,而且多是自救能力欠佳、安全意識較弱的少年兒童。不過,還有一個原因也不難看出來,那就是與馬尼拉的情況類似,安全保衛措施不到位。
近年來,我國已經發生類似傷亡人數較多的踩踏悲劇;但是,假如不提高警惕,努力消除類似隱患,那么,也許將難以避免遭遇更多此類悲劇。在這種情況下,在諸多防范措施之中,其中一個應該是,努力減少人群過多密集于一個場所的機會。比如,眼下正值春運高峰,火車站進出站口往往聚集著大量人群,此時有關方面就應采取變通之法,像出站口取消重復檢票等,讓人流盡快疏散,減少發生事故的幾率。事實上,即便是在平時,這道手續似乎也可以免除。
還有,在節假日期間,在商場、公園、廟會、燈會、娛樂場所、車站、碼頭等地,常常會聚集大量人群,尤其是黃金周里,這種現象就更為常見。有時,僅僅只是商家舉辦的優惠促銷活動,就能吸引大批人群聚集。對商家來說,這自然是好事,可這個時候卻最容易發生公共安全事故。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就要積極采取措施,比如采取限制人數、減少流通環節、快速疏通人流等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群的過度密集。
事實上,群聚現象的發生多是人為造成的,這在一些大型群體性活動中表現得尤其突出。這并不是說不需要組織大型群體性活動,但是,出于安全的考慮,還是可以從活動規模、活動頻率、活動場地等方面,盡可能減少。
也就是說,能不組織最好不組織,有必要組織的也要控制規模,規模控制不了的降低頻率,或者通過擴大活動場地進行稀釋。
此外,對公眾進行安全意識的培養、安全常識的普及、安全技能的訓練等,也很重要。一旦危險發生,公眾能夠做到處亂不驚,沉著應對;在平時,也能夠自覺回避人群密集之處。總之,要想方設法減少群聚機會,從根本上減少踩踏悲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