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山東路人才市場,應聘大學生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徐崇德 攝) |
|
萬名大學生昨擠爆山東路人才市場交流會,記者調查發現五類人才最“吃香”
“吹拉彈唱”應聘能派上用場
萬名大學生昨擠爆山東路人才市場交流會,記者調查發現五類人才最“吃香”“你歌唱得怎么樣?”“會演奏哪些樂器?”昨天,一萬多名大學生來到山東路人才市場參加人才交流會,不少大學生都被招聘單位問過這些“怪”問題。一家公司的人力主管給出的解釋說出了許多招聘單位的心思———“招一些有才藝的大學生進來,單位里舉辦活動也熱鬧,再說,有特長的學生頭腦都很靈活。”
用人單位到底喜歡什么樣的人才呢?昨天,記者就此問題在山東路人才市場進行調查發現:通才、怪才、口才、專才和智才五類人才最受用人單位歡迎。
通才1 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受寵
“我們招聘的服裝設計人員,除了專業精通外,最好在藝術、審美等方面也有專長,這樣的人才在我們公司的成長空間更大。”昨天,在山東路人才市場招聘的巴龍集團人力資源負責人楊小蘭介紹說:“復合型人才擁有較高的素質,往往同時能勝任多個崗位,從公司的人力資源角度來考慮,這樣的人才顯然更加珍貴。”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復合型人才在求職時較有優勢,往往比別的大學生更容易得到面試機會。“今天我只遞出了5份簡歷,其中就有三家單位讓我下周去面試,看來我必須要向學校請假了。”來自山東大學的孫曉軍高興地對記者說。記者了解到,會計專業的小孫輔修了法律專業,而且大學里的第二外語日語也很熟練,屬于畢業生中比較典型的“通才”,因此他遞出的簡歷也得到了很多招聘單位的重視。
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單位在招聘啟事中明確寫著“復合型人才優先”,具有雙學位的畢業生尤其受歡迎。
怪才2 吹拉彈唱會拉胡琴也是優勢
在才藝方面擁有特長的大學生,昨天同樣受到了用人單位的青睞。記者在人才市場調查發現,一些用人單位除了關心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業外,還對他們獲得的各類“非專業”證書很感興趣。這些證書包括:卡拉OK大賽、書法比賽、演講比賽,甚至是象棋比賽的證書等。
一家機械公司的人力主管王先生的一席話代表了許多招聘單位的想法———“招一些有才藝的大學生進來,單位里舉辦活動也熱鬧。再說,有特長的學生頭腦都很靈活。”王先生介紹說,他剛剛給一名電子專業的大學生一個面試機會,因為這名學生不光專業成績不錯,“唱歌也好,還會拉胡琴”。
智才3 眼界寬廣打工經歷起了作用
來自青島科技大學的小王昨天得到了意外的驚喜:他沒想到自己大三時在校外的打工經歷,會在求職時起到關鍵作用。
昨天,小王來到一家電子企業前準備應聘銷售專員崗位,招聘人員一聽他是應屆畢業生,當場就拒絕說:“你不符合條件,我們招收有工作經驗的。”小王趕緊遞上自己的簡歷說:“我去年在校外實習時,推銷過電子產品,而且成績還不錯。”用人單位有關人員看了他的簡歷后,同意給他一個機會。“當時只覺得打工能賺點外快,沒想到還會對找工作有幫助。”小王滿臉興奮地對記者說。
記者在三菱海爾重工的招聘攤位前還看到,一名高分子專業的青大學生并非是該單位需要的專業人才,不過他遞交的社會實踐證書得到了招聘人員認可,從而得以遞上自己的簡歷,意外地得到了一個面試的機會。
口才4 外語流利考官現場測試口語
“What's your major?”、“Why do you want to get this
position?”(你的專業是什么?為什么你想應聘這個職位?)……昨天,世未工藝品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招聘“跟單員”時,在現場直接用外語與求職者“聊天”,這一招讓一些外語水平不過關的大學生當場打起了退堂鼓。記者發現,在人才市場里有多家招聘單位現場測試求職大學生的外語水平,口語流利的大學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青島的外企和外貿公司多,外語好的畢業生當然機會更多。但是外語一般的畢業生,通過強化訓練也能收到不錯的效果。”針對人才市場一些用人單位用外語“突襲”求職者,智聯招聘的黃曉波給大學生提出了建議。
專才5 精通學科網絡人才需求升溫
記者調查今年入冬以來的人才市場需求情況發現,市場營銷、機械、會計、國貿、電子、文秘、外語等傳統熱門崗位今年需求量仍較大。像銷售人員,有的單位一次就會招聘十幾人甚至幾十人。與去年不同的是,隨著IT行業的整體復蘇,今年計算機網絡人才的需求開始升溫。
昨天,在山東路人才市場上,有三四十家單位的招聘啟事上列出了計算機、網頁設計、互聯網銷售等崗位空缺。“我們計劃招聘多名計算機和網絡布線人員,具體人數根據應聘人員的水平來確定。”某網絡公司負責技術的劉平堂告訴記者,一個上午只有20多人前來應聘,高水平的人才不多,招聘情況不是很理想,“可能與招聘網絡人才的單位增加有關系”。
記者還了解到,隨著網上業務的增加,不少中小型公司也開始建立自己的網站。一些與IT行業無關的單位也開始少量招收網絡人才。能獨立設計和維護網頁的大學生,在求職時頗為“搶手”。(撰稿
姜好)
畢業供需會現超低月薪
六百元待遇學生心涼
大學生目標薪酬大多在千元左右
昨天,記者在山東路人才市場調查發現,多數單位為應屆本科生提供的薪酬都在千元左右,專科生在800元左右,在這方面,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基本都在同一水平上。
記者還隨機采訪了30名2006年要畢業的大學生,發現畢業生們所期望的工資水平與單位能承受的“底線”差距不大。“以前有些畢業生,開口就要兩千、三千月薪,現在這種情況很少見了。”青島新東機械公司負責人事的王先生說,“這與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增大有關系。”